宏智生医「忧可视脑波压力评估系统」引领健康新纪元

仁寶(2324)27日表示,該公司致力推動最新AI科技在醫療領域和健康促進方面的應用,尤其是精神醫療和心理健康等較少受關注的領域。旗下子公司宏智生醫的「憂可視腦波壓力評估系統」於2023年獲衛福部食藥署核發AI軟體醫材許可證,利用AI人工智慧演算法,從腦電圖(EEG)裝置記錄的90秒腦波數據,生成量化指標「SEA Index」提供個案自評以外的生理指標參考,協助醫師和專業人士更具體地和個案溝通,增加病識感和治療服從性。目前已應用於國內多家大型醫院的精神科和身心科診所,並計畫擴大應用範圍。

除了「憂可視腦波壓力評估系統」之外,宏智生醫的八通道腦波儀在2020年與2021年也已經分別成功取得美國FDA 510(k)與台灣TFDA二類醫材上市許可。另一產品「腦退化風險評估系統」應用在失智風險評估,已經完成美國FDA二類醫材註冊列名,也正在準備TFDA查驗登記。宏智生醫科技延伸發展不同的腦波輔助診斷應用,透過軟硬體整合技術提供智慧醫療服務,致力於改善提升大眾的大腦和心理健康。

為促進醫師臨床使用交流和推廣新醫材在心理健康的應用,宏智生醫聯合台灣精神生理學會舉辦研討會,邀請了國內精神醫療領域重量級醫師專家,探討憂鬱症失智症相關議題,並分享「憂可視腦波壓力評估系統」的臨床使用經驗。

在研討會上,台大精神科教授廖士程醫師從台灣憂鬱症流行病學研究出發,指出雖然台灣憂鬱症盛行率較西方低,但成年人尋求幫助的比例很低,且功能障礙更嚴重,顯示在早期發現和介入治療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未來政策制定應針對改善心理健康識能與服務可近性。

三總精神科張勳安醫師從豐富的憂可視臨床使用經驗中,分享常見的個案類型;如藉由腦波生理評估對微笑行憂鬱症的患者或其家人解釋,有助於理解憂鬱症背後有腦部生理現象,並非只是想太多或是軟弱造成,個案和家人有了病識感後也更願意積極接受治療。

高榮精神科朱哲生醫師指出,中年以上潛在憂鬱症患者的就醫率低,而研究指出未就醫治療的憂鬱症其未來合併發生失智的風險高;說明腦波是觀察憂鬱或失智症等腦部疾病的良好生理指標,也分享宏智生醫的研究論文。

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則由營養學的角度,解析對大腦功能造成威脅的因子如遺傳和環境毒素等,並分享有利腦部健康的飲食重點。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蔡佳芬醫師分享多個國外研究探討憂鬱症顯著提高未來失智機率,憂鬱會減損認知能力,是失智危險因子也為其早期徵狀;也分享她以腦波辨識輕度認知障礙(MCI)的研究和願景。

📌 數位夯什麼?快來看看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