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和同伴合力完成,即便一个人就能做到,还是应该分工合作。
对他人脸色敏感、太在乎他人的高敏感工作者,往往不敢麻烦他人,通常更偏好独立作业、埋头苦干,并独自承担。然而,拥有商管与教育背景的斋藤孝提醒,长期累积下来,这样却可能会压垮自己,甚至会让自己受限。
在其著作《高敏感天赋的钝感练习》一书中,他提供了心态与思想上的练习,帮助高敏感的工作者转念,从不敢开口到趁早求救,不只能及时避免无法挽回的错误,还能拉近同事间的距离,增进职场的团队默契。
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得好的人,就算遇上问题,通常也不会找人商量。原本可能只是出一点小错,后来往往演变成无可挽回的大麻烦。
「为什么不早点找人帮忙?」
「如果早点求救,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挽回……」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有自杀冲动的人,往往也陷入「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迷思。但是当背负的责任、悲伤及痛苦太过巨大时,一个人是无法承担的。
本文出自《高敏感天赋的钝感练习》一个过度敏感的人,敏感的程度往往会愈来愈严重,就像一辆暴冲的车子,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此时如果有一个能够商量的团队,或是一个能够共同解决问题的环境,就可以仰赖「他力」,或是至少找到诉苦的对象,心情也会轻松得多。这就是佛教教义中的「他力本愿」,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常引申为「依赖他人,不自己动手」的意思。
●别自以为是,没有什么「非你不可」
「这个工作只有我会做。」
「这件事一定要由我来才行。」
常有人会抱持这样的想法,但其实几乎所有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为执行。就算是电视节目上某个超有特色的主持人,一旦宣布退出演艺圈,下周马上会有其他人递补上来。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非你不可,肯定能找得到代替你的人。这虽然听起来相当令人沮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代表我们不必把全部的工作责任揽在肩上。一旦抱持非我不可的想法,就会导致工作量过重。此时如果还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而太过努力,最后可能会因此丧失判断能力而自杀。类似的例子所在多有。
多数失眠的人,不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就是因为想太多。当不管怎么烦恼都无法提高生产力的时候,往往会开始钻牛角尖。但如果再怎么想也无济于事,此时就应该发挥「他力本愿」的精神,把问题丢给他人或交给神。
●用「谦让」取代「较劲」
在维持一定程度自尊心的情况下,当涉及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时,一定要依赖他人并坦白说出自己的困境。
「这件工作我真的不拿手。」
「我真的不会。」
就像这样,老实说出自己的心声。要是在各个方面都想要争一口气,只会让自己疲累不堪。因此,最好只把自己的尊严放在单一工作上,只在这项工作上争一口气,其他工作就交给其他人去表现。
自尊心太强的人,往往有著每件事情都要和其他人互相较劲的问题。这会导致消耗太多的能量,令自己疲惫不堪。在某些事情上抱持自尊心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其他的部分应该尽量礼让给别人。
「在这件事情上,你比我厉害得多。」
「这个部分就交给你发挥了。」
像这样互相礼让,有时反而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情谊。就算双方的关系是父子,有时若父亲选择故意不做,交给儿子来做,就是聪明的抉择。「这件工作爸爸不太在行,能麻烦你处理一下吗?」只要父亲这么说,通常儿子会尽一切能力达成使命。
●互相麻烦,只是礼尚往来
在「他力本愿」的观念下,有时我们反而应该让自己更加钝感一点,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让给别人做。一个全能的母亲,往往会养出完全不会做菜的孩子。因为母亲做得太完美,没有孩子插手的余地。反过来说,当母亲不太会做菜的时候,孩子非得在旁边帮忙不可,反而能够习得高明的厨艺。
因此,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和同伴合力完成。即便一个人就能做到,还是应该分工合作,结合两人的力量。如此还能建立起团队的默契。就像我在前面提过的,因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什么都自己来的人,往往会给他人添最大的麻烦。
互相添一点小麻烦,没有什么大不了,就当作是礼尚往来。在问题还没有闹大之前,透过互相帮助将问题解决,这种工作分摊的观念可说是相当重要。
●聪明做个适度懒人
企业的新进职员也往往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坚持自己能够处理,娄子却愈捅愈大。例如,曾有某个年轻的职员,工作非常认真,但老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揽在自己身上。有一天,这个年轻职员忽然辞职不干了……因为他辞职得太突然,留下不少烂摊子,导致上司必须到处向人道歉。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明明已经快要爆炸、快要燃烧殆尽,就是没有办法找人商量,没有办法减轻自己肩上的重量。如果把自己的负荷能力比喻成容器,当超过100%时,水就会溢出来。这些人的状态明明已经到达80%甚至90%了,却依然毫无自觉,最后陷入无可挽回的状态。
愈是认为自己很认真尽责的人,愈有这样的风险。有点懒散的人,反而可以避免崩溃的危险。他们能够告诉别人:「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现在真的忙不过来,能不能拜托你发挥互助精神,来帮我一下?」建议你也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样的「他力本愿」,学习向其他人寻求协助。
(本文出自《高敏感天赋的钝感练习》,作者:斋藤孝 译者:李彦桦)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边的人有心理困扰,可拨打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