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GDP增量为负,这些省域“第二城”怎么了?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同比增长5.4%,不仅高于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

城市表现则出现分化。其中,榆林、洛阳、曲靖、柳州等区域经济重镇,一季度GDP均出现负增长,也就是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更低。这些城市均为省内经济第二城,其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座城市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均为正,这是因为实际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考虑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不考虑价格变化直接比较GDP数值得出的增速,被称为名义增速。

例如柳州,近年来GDP实际增速基本保持正增长,但2024年的GDP比2018年还低,经济总量“停滞不前”。

实际增速为正、名义增速为负,通常出现在当地物价水平下降时期。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PPI下降较多,对工业产品影响较大,而上述四座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传统工业城市。

数据之外,产业亟待升级转型,成为它们共同的挑战。

01

榆林:能源周期

榆林在陕西省内GDP仅次于西安,就算放眼整个中西部,它也是一座明星城市。

在中西部地区,除了各大省会城市,榆林的GDP最高,由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如果论人均GDP,榆林甚至超过不少沿海经济大市。

回顾过去10年,榆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GDP从2000多亿元上涨至7000多亿元。除了2020年GDP有所下降,其他年份榆林GDP均在上升,高峰期甚至一年上涨超千亿元,相当于一个小型地级市的经济体量。

支撑榆林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是化石能源。以2023年为例,陕西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三,原油产量全国第四,而陕西省约80%的原煤、70%的天然气、43%的原油均出自榆林。(注:2024年榆林统计公报还未发布。)

CDT 档案卡
标题:唐俊|GDP增量为负,这些省域“第二城”怎么了?
作者:唐俊
发表日期:2025.5.13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光明论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