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高低往往会牵动个人、产业,以及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示意图/ingimage
【文.张孝瑜】
利率高低往往牵动个人、产业、国家的经济活动,英国金融史作家爱德华.钱思乐(Edward Chancellor)借由爬梳历史,发现利率过低经常引发「副作用」,例如:贫富差距加大、房价高涨、不稳定的金融市场等,变成全民要共同承担的业力。
利率高低,跟大众生活最直接相关在于是否愿意「借钱」投资、购屋、买车等消费,当利率愈低,房市、车市都会相对热络,反之则会降低。不过当资金取得过度容易时,也极有可能引发资本市场乱象,如:次级房贷风暴。
翻开历史,会发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把钱借出并收取利息的人,称呼为「吸血鬼」,认为是一件有道德瑕疵的事。但曾有创业经验的「麦克风的市场求生手册」创办人麦克风(陈彦文)直言,新创公司要能发展,甚至经济得以成长、创新,都是有赖于新创公司愿意借钱冒险,才有日后的成就。
差别在于,过去没有中央银行,所有的借还钱以「供需」角度出发,供给愈少、需求愈热络、利率就会愈高;反之利率则降低。如今受科技影响,资讯更加公开透明,中央银行的出现,提供了利率基准,虽然没有统一的中性利率,但仍有大致方向。
此外,中央银行的另一功能,即是压制通货膨胀,与经济热度呈现反向控制力道,当通货膨胀,央行会升息压抑;当经济过度紧缩,央行则降息鼓励经济活动。经济会循环往复,热络上涨又冷却下跌,但「人性的贪婪会把循环扩大,泡沫太大会造成巨大负面效应,所以央行会需要救市。」
然而难解的问题是,处在当下无法得知正在泡沫中,必须得等到泡沫破裂后,回头看才知正在泡沫中;就像2000年网路泡沫,当时一家公司即便没有获利,但只要挂上「.com」股价就如日中天。「现在看很疯狂,但当下不会知道。」陈彦文无奈说。
对比如今AI狂潮,他指出不同之处在于目前多数AI公司有获利,但「估值有些偏高」,接下来要观察AI需求是否依旧强劲;此外,一般而言多头趋势约持续1至3年左右,基本准则是顺势操作即可,不过台股自2023年上涨至今已1年多,可谓进入「(多头)中年」,若行情再延续半年,或联准会开始降息,建议投资人要开始谨慎以对。
更多内容欢迎参考《时间的代价》
本文授权自今周刊,原文见此。
延伸阅读》
儿女留学烧4千万,还能财富自由?侯昌明投资心法「AI股一定有赚头」:不会再给遗产,钱留夫妻老后花
离开职场第一年常聚会吃喝,却换来空虚…他45岁提早退休、20年后揭心路历程:和自己交朋友,不怕寂寞找上门
五月天喊「我们中国人」惹议!谢金河:为赚人民币选边站可以理解,「吃果子拜树头」不可再拿刀捅台湾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