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央行约谈银行要求“房贷降温”,新青安政策引发外界关注|Whatsnew

「银行贷款高度集中于不动产的现象,与去年针对青年世代“买不起房”问题而推出的“新青安”政策息息相关。」

端传媒记者 许伯崧 发自台北


2024年1月7日,桃园,灯柱上贴有售楼宣传单张。摄:陈焯𪸩/端传媒

这是一间属于你的新闻媒体,而我们也同样需要你。加入会员或升级现有会籍,可享九周年限时优惠:台湾房市持续升温,央行资料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房市交易热络、房价上涨,带动全体银行不动产贷款余额快速成长,部分银行的不动产放款已接近《银行法》第72-2条规范的上限或银行内订警戒值。

从数据来看,目前全体银行不动产贷款占总放款比率,在今年6月底已升至37.4%,接近历史高点37.9%;而央行希望至少能回落至过去的35%、36%水准,避免曲线持续向上。不过,不动产贷款量要下降,必须每月还款额大于新进案件,并透过银行自主管控,甚至不收新案的方式延缓上升趋势。然而,部分银行因此采取延长审核、排队拨款等措施进行管控,对部分民众来言这无疑像是限贷令。

中央银行为避免房市过热,从8月12日到21日期间邀请34间国银与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座谈。会议由总裁杨金龙亲自主持,业务局、金检处、经研处与法务室的一级主管均列席,显见央行对房市问题的高度重视。

会中,杨金龙指示银行提出自主管理不动产贷款总量的措施,以改善信用资源过度集中于不动产贷款的情况。从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四季,各项贷款每季都需设有量化控管目标。杨金龙要求银行在9月6日前提交未来一年的“房贷降温计划”,以期望在2025年底前整体国银不动产贷款量有所下降。

21日,业务局长潘荣耀在央行记者会上表示,呼吁各银行在不影响无自用住宅民众购屋需求,以及业者推动都市更新、危老重建所需资金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提出具体的量化改善方案。


2024年7月4日,台北及新北市。摄:陈焯𪸩/端传媒

同时,新青安政策几乎不设门槛,只要年满18岁且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名下无自宅即可申请,导致许多原先买不起房的民众纷纷进场购屋,在热烈抢购下,进而引发 FOMO 效应(错失恐惧症),担心“现在不买,以后就买不到”,因而纷纷赶著“上车”。原先,2023年初修法通过的《平均地权条例》,对压抑高房价起了一定作用,但进入下半年后,因该条例不溯及既往,加上新青安优惠房贷上路,房市反转买气有感回升。

自新青安上路后,许多建案出现人潮大排长龙,甚至需抽号码牌才有机会看房,房市出现过热迹象。部分建案推出小坪数、高单价的产品,民众则抱持著先下单、未来再转手赚差价的心态,导致房市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有房地产业者警示,新青安政策推出的贷款额度达1000万,等同告诉建商,1000万是基本楼地板价格,未来千万以下的住宅可能更为稀缺。

今年杨金龙提及美国次贷风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 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