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冤案平反的象征”赵作海病逝:自由、钱与不安稳的晚年


2014年4月14日,河南商丘,赵作海躺在垃圾集中站旁的沙发上小憩。(视觉中国 / 图)

赵作海的平反有一个偶然因素——亡者归来。他的遭遇“推进了中国命案制度的改进,不再强求‘命案必破’,理论上会减少很多冤假错案”。

11年牢狱生涯切断了赵作海的社会化过程,那笔赔偿款也没给他换来安稳。他在人前活成“冤案受害者”,在人后像一个在原地转圈的老头。

文| 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诗娴 陈宇翊

责任编辑|谭畅

2025年3月24日凌晨,赵作海在河南商丘一家医院去世,终年73岁。他的遗体随后被运回老家柘城县赵楼村,埋在自家麦地里。下葬时,麦苗已长到齐膝盖高。

赵作海的叔叔赵振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赵作海的葬礼来了21桌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冷清。赵作海的四个儿女中,只有大儿子和闺女回村披麻戴孝,另外两个儿子没有出现。

15年前,他是中国最知名的冤案当事人之一。在无法确认死者是谁的情况下,他因为“杀人”被判死缓,入狱11年。直到“亡者归来”,他才被改判无罪。那是2010年全国关注的新闻,他成为冤案平反、法治进步的象征人物之一。

赵作海得到了65万元国家赔偿款和困难补助金,之后短短几年,这笔钱又以不同形式离他而去。前媒体人孙旭阳曾跟踪报道此案多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赵作海的公共符号价值与日常生活是剥离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老农”。

1

冤假错案的象征人物

1999年5月9日,赵作海被刑拘。那年,他47岁。自那日起,直到2010年5月9日被河南省高院宣告无罪,他在监狱中待了整整11年。出狱时,他58岁,短发全白。

赵作海是河南商丘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人。1997年10月,同村村民赵振晌在与他发生冲突后失踪。两年后,一具无头尸体在村边被发现,警方认定尸体就是赵振晌,将赵作海列为犯罪嫌疑人。

那是一个证据链并不完整的案子。判决书称,两人均与一名叫甘花的女性发生关系,最终酿成情杀。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判决书中描述,“赵作海与甘花通奸时被赵振晌撞见……赵振晌持刀将赵作海头面部砍伤……追赶到赵作海家院内”,“赵作海持刀将赵振晌杀死并将尸体肢解、隐藏”。

CDT 档案卡
标题:填入标题
作者:陈佳慧
发表日期:2025.5.15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
主题归类:赵作海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