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将以9.5亿美元并购foodpanda台湾外送事业,外界瞩目是否得进而申请电支执照。本报资料照片
Uber将并购foodpanda的消息在市场投下震憾弹,除了合并之后在外送市场高达八成的市占率能否获公平会放行受到高度瞩目,另一个业界关注之处在于,两家公司都有经营第三方支付业务,一般预期,两家目前的代收付款日均余额都超过10亿,一旦合并之后,两家的业务量将超过20亿,已必须「升格」向金管会申请电支执照,不过,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即使两家业者合并,支付业务上仍有维持现状不升格的机会,将有二种撇步可选择。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缩短收付的时间,也就是收到款项之后,马上支付出去,让日均量能维持在现有的水位不膨胀。
对此一家电支业者就表示,由于这两家公司并非线上购物公司,需要「鉴赏期」,而只是作外送服务为主,因此要在收到款项之后马上支付出去,很容易可以作到,只不过这样以来,少了暂泊在帐上的资金,公司若要用来增加存款利息,或用来作短票投资的收益也会变少。
另一种方式,则是利用增设其他公司的方式,来分散代收付款,业界人士指出,这是很多第三方支付业者现在「只能作不能说」的方式,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公司法上并未明文禁止,但有了第三方支付和电子支付这两种代收代付位阶差异之后,这种用增设公司来分散金流的方式,看来就非常奇怪。
金管会方面则表示,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其第三方支付业务是否达到必须申请电支执照的门槛,会在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隔年,也就是2026年的第一季来检验,至于计算方式,目前Uber希望能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合并,金管会对此指出,由于存续公司是Uber,因此,会以合并之前的Uber代收付日均余额,和合并之后的Uber与foodpanda的代收付日均余额,直至2025年底两者加计若超过20亿,金管会检视后半年内完成执照的申请,没有展延的缓冲期。
电支业者则认为,对这两家公司而言,升格为电支公司实在是没有效益,而且反而增加很多必须因应更多监理要求的麻烦,所以在合并之后,两家公司会用上述二种方式,让日均余额降至20亿以下。
至于从第三方支付升格为电子业者的监理新要求,则至少包括三大项。电支高层指出,首先,电支机构必须是「公开发行公司」,光是公司的规格就得改掉了;另外最重要的是,电支机构要求必须是「实名制」,该高层反问:「现在作外送,需要实名制吗?」当然不用,但以后若是电支机构,即使是外送服务,客户也必须都是实名制,而且KYC全部都得重作;第三个就是资安的规格,现在第三方支付业者用云端服务没人管,但以后升格为电支机构,资安规格马上大幅拉高,投入资安的成本也马上大幅攀升。这些更繁杂的法遵、监理成本,也使得业界普遍看准这2家业者即使合并,也一定会设法让代收付日均余额不会「超限」,跨过申请电支执照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