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在韩国光州举办的关于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的展览上,罗庚泽与他的摄影作品合影。 Youngrae Ki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是,多年来,这位摄影师的身份一直是个秘密,这位一直保持低调的男子名叫罗庚泽(音)。
出于对军政府及其领导人修宪,认可光州在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不过,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罗庚泽。
在光州接受采访时,现年75岁的罗庚泽似乎并不介意自己未能得到认可。他在光州做了40年的摄影记者,直到2007年退休。但是,那个决定命运的春天的景象仍在他心中萦绕不去。
“韩国民主始于光州,”他说。“我只是为光州市民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Na Kyung Taek
Na Kyung Taek
Na Kyung Taek
罗庚泽1949年出生于光州附近的罗州,是一个农民家庭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五个姐姐。高中毕业后,他于1967年加入了光州两大日报之一《全罗南每日》(Jeonnam Maeil)。
罗庚泽和一位富有同情心的编辑决定把他的照片交给外国新闻媒体。
罗庚泽在现场看到一名伞兵军医用棍棒击打一名学生,这一瞬间被他拍成了著名的照片。 Youngrae Ki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合众国际社的摄影师托尼·郑(音)当时正在首尔,两名来自光州的记者偷偷与他取得联系。他们带着两个信封,一个给了托尼·郑,另一个给了首尔的美联社。每个信封里都有罗庚泽以及光州另一家日报《全罗南日报》(Jeonnam Ilbo)的摄影师申福振(音)拍摄的照片。
已经退休、现居首尔南城的托尼·郑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当时只有一些关于光州“骚乱”的简略报道。但这些照片与政府的说法相矛盾,因为它们见证了军方的暴行。
托尼·郑不知道是谁拍的照片,也没有问。他说,为了他们的安全,摄影师的身份必须得到保护。
在托尼·郑向国外传播的几张照片中,第一张就是挥舞棍棒的军医。政府的新闻部长指责他传播了一张“伪造”的照片,一名情报人员警告托尼·郑晚上要小心。托尼·郑没有被吓倒。多年后的1987年,他为路透社拍摄的一张反政府抗议活动中遇难学生的照片,帮助将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向了高潮。
光州的望月洞墓地。这里曾是军事镇压受害者的埋骨之地,后来成为纪念韩国民主运动烈士的场所。 Youngrae Ki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晚上,罗庚泽躲在一栋布满弹痕的建筑里,饥肠辘辘,还要小心军队的狙击手。抗议者曾抓住他的衣领,质问他“你算算是什么记者,竟然不发表你看到的东西”。
“我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明白,我想用我的相机留下记录,即使照片不能发表,”他说。
曾出版过三本光州事件摄影书籍的编辑张杰根(音)说,如今,罗庚泽和另一家报纸的摄影师申福振(已于2010年去世)拍摄的照片,几乎仍然是记录动乱初期的仅有照片。
起义于5月27日结束,当时伞兵部队冲进了市政厅,在那里,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抗议者手持步枪进行最后抵抗,每人只有几发子弹。清晨的袭击开始时,一名名叫朴英顺(音)的女学生通过屋顶上的扬声器呼喊:“光州市民们,请不要忘记我们。”
根据官方统计,在光州有近200人死亡,其中包括大约20名士兵,其中一半是被友军误伤。民间团体表示,死亡人数要高得多。
罗庚泽的报纸在屠杀结束六天后重新开始出刊,但仍然无法提及这些事件。报纸刊登了一首诗,描述一座“被上帝和鸟儿遗弃”的城市,然而大部分内容都被审查人员删改了。罗庚泽和其他记者参拜了遇难者的坟墓,并献上鲜花表示歉意。
罗庚泽在光州的家中拿着一本他的摄影集。他的照片仍然是记录起义最初几天的少数照片之一。 Youngrae Ki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罗庚泽把底片藏在公寓的天花板上,因为军方正在寻找挥舞警棍的伞兵照片的来源。警察来到他家索要所有照片的副本时,他把敏感的照片藏了起来。
光州引发了韩国各地的抗议浪潮,迫使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末同意进行民主改革。罗庚泽藏起来的照片最终在公开展览中展出,并在议会调查军事镇压时被用作证据。但直到1990年,当天主教会表彰他的勇气时,他才被确认是这些照片的来源。
2011年,一份关于光州起义的档案——其中包括罗庚泽的2000张照片——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项目,该项目旨在保护世界各地的重要文献遗产。
罗庚泽已婚,有三个已成年的女儿,在离开新闻业后,他在一家老年人健康中心工作了几年。然而他始终没有摆脱光州带来的痛苦。
Choe Sang-Hun是时报驻首尔的首席记者,报道韩国和朝鲜新闻。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