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鉴定社会」中,每个人都在相互鉴定彼此。
日本东大博士既知名商管与教育专家斋藤孝,借由其「教学」专业,将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实践化。他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具体操作,跟著想、跟著说、跟著做的练习,来让在这个尖锐又敏感社会的所有人,取得不心累的自在生活智慧。
我们生活在一个「鉴定社会」中,每个人都在相互鉴定彼此,而且是以严格标准在进行鉴定。所谓的鉴定,其实就类似中古车的鉴定。一辆中古车的价值,会受到「年分」「事故有无」「颜色普及性」及「型号」等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其实就像中古车市场,人与车辆的鉴定大同小异。
我认为这其实与当代「难以结婚」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旦加入鉴定的概念,人们往往会变得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对象。要以什么样的条件,来鉴定自己会不会喜欢上对方?年收入吗?还是学历或外貌?
「鉴定社会」将各种不同的特质混合在一起计算分数,其实有著很大的问题。大家互相把对方当成中古车,以最严格的眼光进行鉴定,让人不禁感慨这个社会的严苛。
本文出自《高敏感天赋的钝感练习》例如,在使用交友APP时,我们可能会忍不住对每一个对象进行鉴定。「这个人的眉毛○○分」「眼睛○○分」……综合评分之后,最后结果可能是「很帅」「A级」或「差强人意」。
此外,我们也常看到「这个团体的颜值很高」之类的评语。在这个时代,连脸部的长相也能化为鉴定数值。而当相貌也成为详细评分的重点,我们终将逐渐变得无地自处。
●「被评分」只是一种幻想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过度在意的人可能就会做出「整形」的决定。当然,透过整形手术改变自己的相貌是个人的自由,但像这样对他人视线过度敏感,甚至到了「以自己的相貌走在路上会感到丢脸」的程度,可以说是已经进入幻想与妄想的境界。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尚.保罗.沙特(Jean-Paul Charles)将这种芒刺在背的感觉称为「他人视线的地狱」。「每个人都置身在他人的视线地狱之中。」我相信每个太过在意、想太多的人,都会认同沙特的这句话吧。
但我必须强调:「他人的视线,其实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多。」正如同我在前面提过的,到头来你还是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心中「受到他人注视的羞耻感」。思索「这股羞耻感有什么意义?」「这股羞耻感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真的有必要感到羞耻?」
●落落大方,尴尬不来
想要克服羞耻感,我特别推荐一个方法,那就是唱卡拉OK。就算是歌喉再差的人,也应该练习唱得落落大方。这么一来,羞耻的感觉就会慢慢钝化。我自己的歌喉也不好,所以对这一点有相当深刻的感受。那时,还没有卡拉OK包厢,唱卡拉OK得在有设备的小吃店中,于不认识的人面前唱歌。当我唱了几次之后,感觉就渐渐麻痺了。
「别的客人怎么想,不关我的事,只要自己唱得开心就好了。」「我又不是专业歌手,何况我也是付了钱,却要听那些五音不全的大叔唱歌,大家只是半斤八两而已。」靠著这样的想法,磨练自己的神经。
不必因为唱得不好就感到丢脸,应该抱著「借由唱歌展现出炒热气氛的善意,磨练维持场面和谐的社会性」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正有助于克服心中的羞耻。
●透过刻意搞怪,习惯被看
我们有时会听见「眼睛会说话」这种形容语句,但这并不适用于生活中大部分的状况。眼睛其实并没有那么会说话,根本不必太过在意。不管有没有人在看著,都不用放在心上。如果来自他人的轻蔑眼神,会让你感到相当在意,建议你试试看我曾经身体力行的「忽视他人目光的练习」。
这个练习的时机是在搭电车的时候。坐在电车上,目光追随对面车窗外的景色移动,锻炼自己的动态视力。简单来说,就是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眼睛快速跟随车窗外不断流逝的东西。这个举动可能会让坐在对面的乘客笑出来,但你必须告诉自己别去在意。
我还做过另一项练习,那就是走在路上的时候,对每一根电线杆都做出前踢的动作。这也会引来路人的讪笑,但绝对不能在意。只要当自己是在修行,就不太会在意他人的目光。在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前提下,自我修行根本不必在意他人心里怎么想。以我在电车上的练习为例,眼睛快速移动的这个举动,并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
反之,坐在我正前方的一对情侣,一边哈哈大笑一边窃窃私语。我认为我的举动甚至拉近了他们的关系,他们反而应该感谢我才对。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忽视他人目光的练习」。例如,故意穿著连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的服装走在路上。只要这么做,就会发现周遭的人对你的关心程度,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高。
• 你的衣服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奇怪;
• 你的发型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奇怪;
• 你的脸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奇怪。
建议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故意穿著相当老土的衣服,到外头绕一绕。只要是在不逾越社会礼节的范围之内,请你务必尝试看看。
(本文出自《高敏感天赋的钝感练习》,作者:斋藤孝 译者:李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