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的一个太阳能发电场,摄于去年10月。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正在降价,但仍在建厂。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过去15年里,中国主导了全球太阳能市场。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由中国公司制造的。就连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也几乎全部在中国制造。根据产生的电力来衡量,今年5月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出口较去年又增长了10%。
但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国内产业正在经历动荡。
批发价格去年下降了近一半,今年又下跌了25%。中国制造商正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争夺客户,同时仍在继续建造更多的工厂。
降价对中国太阳能企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过去12个月,中国五大电池板及其他设备制造商的股价下跌了一半。自6月下旬以来,至少有七家中国大型制造商警告,它们将宣布今年上半年出现严重亏损。
在工厂产能巨大、出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太阳能行业的动荡凸显出中国产业决策的运作方式。
5月,新疆地区一家工厂里的机器人。除了太阳能电池板,世界上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和组件都是中国生产的。 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汽车行业。中国每年的汽车销量约为2500万辆,比任何国家都要多,但这还不到中国汽车制造能力的一半。因此,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跟随太阳能行业的脚步,大幅降价,增加出口。
中国的做法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国家投资基金和国家支持的银行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这些机构都为受青睐行业的公司提供资金。
“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发展模式,但它却能可靠地培养出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全球商业组织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中国问题高级顾问戴维·霍夫曼说。
在中国加大出口力度以弥补国内疲软的经济之际,北京不惜代价的政策尤其受到关注,这招致了美国、欧盟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批评,他们认为中国对一些产业的大力支持是不公平的。
尽管得到了财政支持,如今,神州光电的工厂空无一人。在长沙极其闷热天气里,二楼一个巨大的“神州”标志锈迹斑斑。不久前的一个下午,唯一还在厂区工作的人是一名保安,他说生产设备已于1月搬走,工厂计划拆除,改造成办公楼。
神州光电是国有银行大量放贷、地方政府慷慨补贴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缩影。太阳能公司大幅削减成本和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这使得一些低成本企业得以幸存,而许多竞争对手则在海内外市场销声匿迹。
图中左侧蓝色外墙的建筑是神州光电现已废弃的工厂。在它的后面,曾经用作建厂的地皮上建起了办公楼。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在北京的示意下,银行向太阳能行业发放了大量贷款,用于工厂建设,以至于全国的太阳能工厂产能大约是全球需求的两倍。
神州光电的工厂拥有360名员工,在建成时规模很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其他地方的竞争对手都在建造规模大得多的工厂。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上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不断投产先进产能以维持整个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旧有产能仍有较大规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场。”
为了削减成本,中国各地的太阳能制造商裁掉了数以千计的工人——这些工人可能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能拿到相当于数月工资的遣散费。还有些大型太阳能公司采取了其他策略,比如给员工一年的无薪假期,或者给留下来工作的员工减薪30%。
机器人等设备正在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17年摄于合肥。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然而,一些公司表示,他们让员工休假只是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生产做准备。隆基绿能副总裁张海蒙说:“我们说,‘回村里帮忙收割,秋天新设备准备好了再回来。’”
地方补贴的迅速消失加剧了中国太阳能企业面临的难题。由于房地产危机,地方政府难以将国有土地的长期租约出售给开发商,而这曾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正在见底。
“他们没有资金做任何事情,”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分销商Grape Solar的首席执行官袁海洋说。
中国领导人开始感到担忧。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月发布了一项草案,要求太阳能企业在新建或扩建工厂时只能获得70%的贷款,而之前是80%。尽管如此,太阳能行业顾问弗兰克·豪格维茨表示,这一变化太小,不足以减少中国的产能过剩。
西方正在提高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壁垒。欧洲已开始禁止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使用中国太阳能电池板,除非中国公司披露其补贴情况,而中国企业拒绝这么做。
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对中国补贴的担忧,拜登总统上个月允许对从东南亚进口的太阳能产品
神州光电生产的太阳能硅片,2010年摄于长沙。 Timothy O’Rourk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们要发展的时候,”他说,“我们会要银行、要政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