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一项衡量中国工厂活动的非官方指标九个月来首次跌入萎缩区间。
图片来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下半年伊始,亚洲制造业的复苏势头似乎仍在持续,调查数据显示,尽管通胀威胁持续存在且需求回落,但7月份制造业活动依然相当稳健。
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7月份东盟地区新订单指数增速创15个月新高,为连续第七个月改善。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经济学家Maryam Baluch表示,需求状况继续增强,新订单的增长势头推动企业在上个月提高产量并雇用更多员工。
但Baluch在报告中写道,通胀压力也在增强,可能对经济增长构成阻力,促使各国央行严控政策利率。
数据显示,投入价格涨幅创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制造商将如何应对增加的成本负担仍有待观察,特别是在那些已经面临高通胀的地区。
亚洲PMI数据反映出需求疲软和成本上升对制造业造成的压力,而该行业正是推动亚洲许多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得益于市场对高科技出口的持续强劲需求,台湾和韩国的表现依然亮眼。二者的PMI均表明,产出和新订单稳步增长,制造商对未来销售和产出的看法仍然乐观。不过,企业也指出了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障碍。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研究部总监Paul Smith表示,有迹象表明,台湾积压订单大幅增加,反映产能限制正在加剧。
他表示:“供应商交货延宕,促使企业动用现有库存来应付生产需要”。并称这些挑战很可能于未来数月限制增长。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学家Usamah Bhatti表示,韩国制造业报告显示,由于红海危机和中国港口拥堵导致物流混乱,7月份平均交货时间延长的程度更为明显。
财新智库(Caixin Insight Group)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中国制造业活动下滑,7月份制造业PMI九个月来首次落于荣枯线下,但该行业景气度基本维持稳定。
马来亚银行(Maybank)经济学家Erica Tay认为,这份数据表明“在经历了今年迄今为止的一段活跃时期后,制造业活动有所放缓,而不是持续疲软”。
“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我们仍预计制造业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她表示。
2024年第三季度伊始,日本制造业表现黯淡。Bhatti表示,7月份制造业PMI三个月来首次跌回荣枯线下方,投入价格涨幅则创下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鉴于新订单流入不足,企业只能不断消化未完成的订单,短期前景似乎不容乐观,”Bhatti说。
7月份印度制造业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不过新订单和产出都略有放缓。
与其他调查一样,有迹象表明当地物价压力持续存在。数据显示,通胀率创下近11年来最快增速。
汇丰(
HSBC
)首席印度经济学家Pranjul Bhandari表示:“在投入和劳动力成本压力的推动下,产出价格指数持续上升,这可能预示着印度经济将面临进一步的通胀压力。”
经济学家们认为,通胀率上升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推迟降息的时间,但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引发的国内外需求疲软也会带来风险。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市场经济学家Shivan Tandon表示,尽管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将降温,但该机构认为制造业活动将在短期内举步维艰。
他在一份研报中写道:“我们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里,全球经济增长低于趋势水平的状况将拖累亚洲各地的制造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