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坊经屋群 (资料相片)
随着特区成立二十五年,新一届政府终于登场了,迎来的当然是一片莺歌燕舞,欢呼呐喊。只是,开心几天好了,我们还是需要回归现实。现实是甚么?当然是解决澳门民众的需要。而民众的需要千千万万,化作简单的四个字,就是「安居」和「乐业」。这并不高大尚,甚至有点卑微,但谁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该在澳门青史留名了。
当然,谁都知道,这四个字简单,就真要解决可不是这般容易,尤其是可能触踫到部份既得利益者的「乳酪」,而既得利益者都在那个可以「选举」产生行政长官的「小圈子」之中,要摆脱这个影响,可就比愚公要搬走那座大山还难。
「乐业」问题比较难办,尤其是商人政府时代。如今换上岑浩辉这个并非商人出身的行政长官,会否少点包袱?我不知道。但在经济前景不乐观下,要维护大多数市民「乐业」,即除了失业率、就业不足率够低以外,还要让就业者能够比较容易获得符合本地生活水平的薪酬的工作,分享到社会发展的经济成果,那就殊不容易了。所以,对这一问题,本文暂且不论,先来谈「安居」。
贺一诚先生任内,提出了五阶梯房屋的规划,意图解决本澳居民「安居」的问题。可惜被官僚系统拖死了,把五阶梯房屋搞得非驴非马,啥也不是,成了贺任内的一大败笔。本来,五阶梯房屋既有早已建立的面对穷困家庭的社会房屋,又有面对有相当经济能力却又无力负担私楼的经济房屋。上届政府新创的夹屋和长者公寓,前者面对经济能力更好一点的夹心阶层人士,后者面对已有唐楼物业的长者供其租赁。再加上还有自由市场调节的私人楼宇。在构思中,这样的五阶梯房屋照顾到住屋需要的方方面面,本来应当不错。这也是连邻埠的那个房屋委员也说过要向澳门好好取经。
只是,构思归构思,落到现实就走了样,其中新创的长者公寓,唯一项目仅有1,800个单位,本来面对有近万个合资格的长者来说,1,800个单位应远远不够。只是由于租金定得过高,公寓单位每月租金由5,410元到6,680澳门元不等,特区政府即使打个8折,仍达4,328元至5,344元不等。价格一出,公众哗然。连当局接受申请也有点心虚,不敢拿出所有单位供申请,先是以首阶段推出759个单位,眼看收到 1,500份申请才又再将供申请单位调升至 1,500个,当局的弹弓手可真丑样。从申请反应,谁都知道长者公寓是个失败计划。
事实上,除了租金高昂外,长者公寓也是货不对办的,与最初向社会推介项目时是完全不同,原来有的医疗支援、物理治疗设施、长者食堂、长者休憩空间,都大为缩水甚至没有了,长者公寓变成仅是一个居住间格。对长者来说,不如把倘有的物业转名给子女,等五年后再申请免费的社屋单位,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祐汉新村第八街临时休憩区将建夹屋。(摄于今年11月中旬)
至于夹屋,到上届政府任期结束,夹屋才仅在祐汉新邨村原顺利楼划出一个小地段作为第一个夹屋项目,只有250个单位,纯属搞笑。夹屋注定失败是它根本定位不明,老实说,若按照其目标人群,是有相当经济能力却又无力负担私楼的人士,这根本就是经屋的对象人群。当局透过两次修法,把经屋搞得不伦不类,破坏了原来经屋的制度,目的当然是希望以怪招刁难需要经屋的人群,强行压低经屋的需求。只是,搞坏了整个制度确实令经屋需求大减,但却决不是已经解决了本地人的住屋问题,只是把这个问题掩埋住了。而夹屋就变成了经屋的升级版,基本照抄原来经屋的模式,就称之为夹屋,可说是可笑之极。更难搞的是,夹屋的法律也制订了,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夹心阶层?夹心阶层有多少人?这些资讯全部欠奉,法律也无法界定,当局就胡乱搞个只有250个单位的夹屋项目,真教人哭笑不得。
至于私人楼,作为政府五阶梯房屋的其中一个属于市场的一环,目前似乎积货甚多,当局去年拿出氹仔两幅商住土地用作公开竞投,这是特区二十五年来的第四及第五幅土地公开竞投,结果仅有一幅土地有一人落标,而另一幅根本无人问津。可见连私人楼亦受制于大环境而极为惨淡。
综合以上可见,上届政府提出及执行的五阶梯房屋政策,除了社屋继续发挥其作用外,其他四类房屋,包括经屋、夹屋、长者公寓、私人楼,都是半死不活,实在不能不承认房屋政策的失败。新政府开张,岑浩辉粉墨登场,而房屋领域的关键人物,运输工务司司长亦由谭伟文换下了罗立文,此一人事调动能否产生新气象?能否盘活五阶梯房屋或另起炉灶再来另一套房屋政策?作为民众能否安居,那倒是一个极为有趣的观察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