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香港始终推不动“垃圾征费”计划?|端闻 Podcast

「这种民生政策需要全港市民的参与,但港府目前却很难把全港市民动员起来」

端传媒记者 Sara ,端传媒音频制作人陈莉雅


2024年1月16日,香港一个“垃圾征费”计划推广活动。摄:Li Zhihua/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感谢你支持“端闻”,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对“端闻”的想法 >>>收听并关注“端闻” | ,在任意播客应用订阅收听。

今年五月,香港政府宣布再次延后“垃圾征费措施”。

香港的垃圾征费讨论萦绕近20年,多年来经过反复讨论和谘询,终于在2021年于立法会正式通过,并预计于2023年年底正式实施。然而,从2023年底至今,港府已三度延后推行该政策。

自2021年法案通过以来,港府已花费1.77亿港币推动这项政策,宣传推广费也达3000万港币,但最终仍未能成功实施。

为何这项“立意良善”的政策在香港社会面临困难?除了宣传和教育不足以及宣传方向错误外,这项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还突显了香港市民对政府信任度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垃圾减量”这种需要全港市民共同参与的政策,更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方的配合。然而,从结果来看,港府目前难以动员全港市民参与。

公共政策顾问林致茵受访时表示,这次的问题并非单一政府或政党“说了就算”的政策,尤其自2019年反修例运动以后,香港社会正处在新的政治制度,公共社会参与已大幅减少。此次政策推行的过程不仅牵涉到政策本身,也牵涉到政治文化。

本期“端闻”,记者Sara将解释此次政策推行失败背后反映出港府正面临什么困境?

期待你跟我们分享想法,邮箱地址: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 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