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30日电)中国学者认为,中美关税战虽暂时停火,但两国第二阶段博弈已在激烈进行。双方都在争取第三方支持,在晶片领域也展开新一轮角逐。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7日举行报告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美国总统川普第二任期一开始,中美就进入激烈博弈阶段,而随着日内瓦会谈结束,第一阶段博弈告一段落,双方进入第二阶段博弈。
吴心伯指出,第二阶段博弈中,中美在国际上都在争取包括拉丁美洲、东协(ASEAN)、欧洲和中东在内的第三方支持。双方近期都有动作,例如中国本月中旬举行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川普同期则出访中东三国。
报导说,川普政府据报准备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中加入涉中条款,要求限制对中国的贸易往来。吴心伯认为,从东协到中东到欧洲这条线,是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三个重要的点,「我们都要争取保住。」
他补充,中美在晶片领域也正展开新一轮角逐。美国之前看重的是保持晶片技术的领先地位,现在可能更关注与中国争夺晶片市场。美国商务部近期对中企华为晶片发布禁令,实际上就是要封杀华为升腾晶片的国际市场。
吴心伯研判,第二阶段谈判的议题比第一阶段更广,可能涵盖中国服务市场开放、人民币汇率、美国对中国技术限制等。美国已意识到关税牌效果有限,下一阶段为了迫使北京让步,可能会打出外交牌、安全牌、台湾牌。
至于下半年中美领导人何时会晤、以何种方式会晤,是在多边场合或是川普所称的访问中国,都取决于第二阶段谈判的结果。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则认为,第一阶段关税战让双方更清醒理性认识了对方,降低了军事冲突的可能,但贸易战终究会有输赢,无论是中国成功反制美国而取得更大经济优势,或是美国透过关税战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并增强对中国战略竞争信心,都可能为今后中美博弈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编辑:周慧盈/陈铠妤)1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