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压力渐大之际,「过紧日子」成了中国公务员、党政机关的首要任务。外媒报导,近期多地政府发布通告要求节省,不但影印与列印用纸受到管制,连办公室饮用水的消耗量也被要求降低。
在中国经济陷入疲软,地方财政吃紧之际,中国财政部于3月底发布通知,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随后,各地方政府接连响应,发布了关于如何「习惯过紧日子」的详细指示。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为了「节流」,各地方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21个省级政府削减了公务用车预算,日前贵州省省长承诺将省政府营运开支削减15%。
云南省的一个地方政府统计局通知员工,夏季的空调温度不得在摄氏26度以下。当地一家国有炼铁厂的员工则被「敦促」减少饮用水的支出,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瓶装水消耗量,在去年总额人民币27万元(约新台币121.5万元)的基础上减少30%。四川宜宾则要求官员用品质较差的纸张列印日常文件;内蒙古的政府机构被要求减少购买新设备,桌椅、电脑等物品应维修和重复使用。
甚至还有些地方传出,要求政府干部「以身作则」,不剩饭菜、减少出差。
报导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黄佩华(Christine Wong)表示,「这是在作秀,你看他们谈这种小事,而他们本该集中精力解决大事,比如让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减少债务」。
她说,「这里省几十亿,那里省几十亿」,与中国政府一年约人民币28兆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比,这些数字简直微不足道。
她形容,这场节省运动的本质上是在向外界展现,「公部门正与大家甘苦与共,大家的收入都在减少,不得不少花钱。」
报导另引述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观察,许多地方政府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因为它们长期以来不受任何硬性预算约束」,目前这些措施只能节省少量费用,从大局来看无足轻重,「政府仍然必须想办法更妥善地利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