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采药」疗效存疑 医生:血压不降麻药不睡

医学界人士普遍担忧集采价格过低,导致不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影响药物疗效。

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去年底公布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因低价竞争激烈,原厂药企没有一间中标,并引起「集采3分钱一片的药,你敢吃吗?」的议论;有医学界人士更以「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来形容「集采药」的临床药效。

中国国家医保局以「保证低收入人群能用得起药」为由,自2019年4月起在全国逐步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透过「以量换价」原则压缩药品价格。去年12月30日公布第10批集中采购结果,原厂药(由最初研发的生产商所制造的药物,亦称「原研药」,大多为进口药)无一中选,原厂药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已成定局。

不少坚持使用原厂药的中国民众面临「一药难求」的困境,例如以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的首选药物是美国药辉瑞公司(Pfizer)的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一直占有93%中国市场份额,但如今患者在公立医院几乎买不到这只药,因为它没进入集中采购名单,患者只能选择中国国产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Azithromycin for Suspension)。

据《第一财经》、《东方网》等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两会」上,兼任政协委员的20名上海医学界主管联名提案〈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直指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但医生在临床使用时却没有选择权,呼吁当局为价格较高的「原研药」留出使用空间,以及给予进口药和国产药不同医保报销比例。

纯度不够出现过敏反应

业界普遍担忧集采价格过低,导致不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影响药物疗效。有份提案的上海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的郑民华表示,有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以及用作进行肠道检查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药效不佳的情况,即使加大药量也不见效。

他说,医生面对如此情况很是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有渠道,病人经常更换药物,一旦出现疗效不佳,恐危及生命。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指出,经临床发现,剂量相同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中,进口药可有效预防病患中风及肺栓塞等,使用集采药的患者发生中风、肺栓塞的比例却较高,同时,集采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甚至会出现过敏反应,这代表著药物纯度不够,制作工艺有问题。

网民吁高干同用仿制药

不少网民称赞郑医生「说了大实话」,认为「医保的前提必须是有效药,药效必须有保证,而不是把价格放在第一位」,还有人建议「取消高干的特殊医疗政策,让他们和平民一样采用仿制药,这个问题可能解决快一点。」

中国国家医保局日前向上海医保局发函,委托上海医保局联系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了解专家所反映存在品质问题的具体药物种类、药厂及临床药效等,责成相关药厂回应临床关切,确有问题的药品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强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