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建住宅附近的工人。财新服务业PMI数据已连续19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一项非官方中国服务业指标显示,7月份服务业活动扩张速度较上月加快。这与官方数据所示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财新传媒(Caixin Media)和标普全球(S&P Global)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财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份的51.2升至52.1。
该指数已连续19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指数高于50表明服务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表明收缩。
财新表示,7月份供需面均有改善,商业活动和新订单总量连续第19个月增长,且增速较前月加快。
外部需求也呈现扩张,相应指标连续11个月保持扩张态势。
财新智库(Caixin Insight Group)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跌至1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表明海外需求增长在放缓。
财新称,服务业就业指标在过去半年中第二次进入扩张区间,并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
王喆表示,服务提供商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增加了人手,这消化掉了部分握在手里的订单,从而将积压工作量指数推向收缩区间。
但企业的乐观程度有限,一些受访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进一步改善表示有信心,而另一些企业则对前景表示出担忧。7月报告中的未来活动预期指数略有反弹,但仍处于2020年3月中国实施严格防疫限制政策以来的第二低水平。
周一的财新PMI数据与中国官方非制造业PMI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涵盖了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7月份官方PMI从6月份的50.5降至50.2。跟踪服务活动的分项指数从6月份的50.2降至7月份的50.0。
与官方PMI数据相比,财新PMI调查则涵盖了更多的民营和小型企业。
中国内需改善的迹象对于一直试图重振消费者信心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将是好消息。
中国政府上周六表示,将为餐饮、家政、儿童保育和养老等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多支持。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零售销售明显放缓。经济学家以零售销售来衡量消费支出。
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内需疲软已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更多政策出台以刺激消费是一个有利信号。
但他们称,市场可能仍希望看到更大规模的需求侧支持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