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水硕”留学路径背后,是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与“卷”不过的考研独木桥」
特约撰稿人 沈宇东
2024年6月20日,武汉,大学生在体育场举行毕业典礼期间观看升旗仪式。摄:Ren Yo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近期,中国教育部收紧留学文凭认证在中国留学生社群中引起热议。2024年7月24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称“中留服”)中留服成立于1989年3月,从1991年开始为留学人员提供学历学位认证咨询服务。留学生成功完成学历学位认证后,将会获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用于证明其毕业院校授予学位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在中国,未经中留服认证的海外文凭,在中国继续升学或就业时,是不获认可的。
什么是“水硕”?中国留学生为什么选择“水硕”?
在中国留学生社群中,存在着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水硕”。这种硕士通常为授课型项目,学制往往仅为一年,学费高昂但毕业难度不大。即便是世界排名前列的海外高校,其授课型硕士项目的准入门槛也不高。对于想要在海外快速镀金再回国就业的“海归”来说,这种项目备受青睐。但又因为这些项目被普遍认为很难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水分”过大,所以被留学生社群讽刺为“水硕”。
“水硕”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的热门选项。只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能获得硕士学位,申请难度与毕业难度均不大,回国后只要完成中留服的文凭认证即可在就业市场中享受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待遇。近年来东南亚及蒙古国那些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项目,其逻辑与“水硕”高度一致。
微信公众号“核真录”2022年11月据《冰点》周刊报导,一化名为“王明”的留学生介绍,他在蒙古国的硕士项目学费需要2到3万元、中介服务费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加上各种生活开销,“总支出基本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这比起英美学校高昂的学费或欧陆纯英语授课项目较少且学制较长而言,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为了留学中介在宣传中频频提及的“高性价比”。(延伸阅读:《
2024年4月27日,大学生在中国淮安的校园招聘会上。图: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青年群体出路难寻
在国内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一向是高校毕业生或年轻人的主要选项。在中国学生涌向“水硕”的背后,显示出青年群体可选择的路越来越窄了。
近年中国的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新高。据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 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