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多项救市和刺激房市、股市措施后,最新的贷款和社融数据反映这些措施无法提振社会消费和投资意愿。但中国官媒继续发表经济前景光明的言论,《人民日报》头版评论指出,实现5%预期目标信心正在增强,与经济数据显示的状况形成强烈对比。
中国政府为何一改“谁家孩子谁抱”立场 出手为隐形债化债? 北京推1.4万亿美元救助计划 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保五拉警报 中国再出台降利率等强刺激措施
中国政府自9月底出台不同救市政策,但民间投资和消费意愿持续疲弱。
根据人民银行周一(11月11日)公布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数据,中国在今年头10个月的新增贷款为16.52万亿元人民币,10月单月的新增贷款为4997亿元人民币,是过去3个月的最低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7000亿元人民币,也远低于9月时的1.5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反映民间存款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但反映民间消费活动等现金流动的狭义货币(M1),余额则为63.34万亿元,跌6.1%。
10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只有1.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2.36万亿元人民币;头10个月累计的社融规模增量为27.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3万亿元。政府发债是各类融资增长的最高,达到8.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91亿元人民币,占社融增量的30.42%。
新增贷款和社融缩减 救市方案不灵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新数据反映中国政府出台猛力救市方案后,不能提振民间投资和消费。从新增信贷大幅缩减的情况看,民间是用行动对救市投下不信任票。
司令说:“从股市上的池子裏融到的资本不如以前多了,是投资者的这个用脚投票。在房地产方面并没有被提振上来,也就是说目前的这些提振经济的措施遭遇到滑铁卢,市场不买帐,尤其是民间融资的贷款正在遭遇全面的寒冬。中国政府是频频被打脸。”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政府发债佔新的社融增量最大部份,反映救市壮大了国进民退,并没有改善民企困局。(受访者提供)
政府发债占比社融增量大 强化国进民退
司令表示,留意到政府发债占社融增量的最大部份,反映所谓的救市方案,并没有改善民企的困局,反而进一步壮大国企规模。
司令说:“这个融资增速的大部分还是政府主导,而政府的钱大部分是要补给这些央企,就是他自己的企业,进一步说明中国的民营企业事实上并没有从中国新的融资支撑当中,分得多少的蛋糕。总的来讲就是国企进一步的做大,确实能够说明了国进民退这个情况在中国逐步的演变成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现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保留力量应对特朗普使救市乏力
台湾文化大学国发所兼任教授陈松兴表示,出台一系列救市方案后,仍然不能拉动中国的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显示救市力度不足,估计在美国新政府上任后,中国更难出台有力的方案救市。
陈松兴说:“这一次中国出台的政策拖泥带水的、不干不脆的。他(中国政府)或许希望因为川普(特朗普)当选,保留一些的政策的弹性和弹药,以备将来再应对的时候再来释放出来。但是中国从地产到地方的财政到金融业每一个都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可能中国未来出手的时候,如他们所说还有足够的财政工具?我对这一点是比较保留的。”
陈松兴相信,中国政府的救市方案力度不如预期,与他们想要保留力量,应对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出现的施压有关。
陈松兴说:“10月份的出口数字是有了一些的反弹,这个反映的一件事情是美国总统选举完了之后,中国出口的关税很可能更为严苛。在美国的进口商累积他们的库存,他(美进口商)的需求一旦满足了之后,接下来外销的单子特别是对美国的订单,可能就会大幅的滑落。国内的部分因为它的消费力道不足,那么对明年的经济增长的话,可能相当的吃紧。”
对于《人民日报》在周二(11月12日)的头版以“实现5%左右预期目标信心在增强”为题,继续唱好中国经济,陈松兴表示,中国官方可以用数字调整的方法达到5%的预期目标,但这只是数字上的呈现,并不是反映中国真实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责编:许书婷、梒青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