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意外下调了一项关键政策利率,以支持步履蹒跚的经济。就在几天前,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不平衡经济复苏的动能可能已经有所减弱

中国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80%下调至1.70%,并称此举旨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分析师表示,在央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的背景下,这项利率有可能唱主角,成为主要政策利率。央行利用这项利率,通过从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管理短期流动性。

与此同时,中国各银行将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这有点不寻常,因为这些基准利率往往与中期借贷便利(MLF)挂钩,而MLF上周保持不变。中国很大一部分贷款以1年期LPR为基础,而许多房贷以5年期LPR为基础。

此前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幅度超过预期,而6月份经济活动指标好坏参半。经济持续疲软的迹象加大了决策者提振商业信心和提供更多刺激措施的压力。分析师一直预计中国央行将采取行动,但对于采取何种形式的宽松政策以及何时实施,分析师们意见不一,因为官员们担心采取的举措可能会扩大与美国的利差,从而可能给人民币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上海保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此次政策利率下调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他预计,一旦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启动自己的宽松周期,中国还会进一步降息,但他指出,货币政策并不是中国最重要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也需要发挥作用,中国下半年的经济表现将决定政策支持的水平。

张智威表示,在第二季度GDP增速意外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央行没有等待美联储先降息,意味着中国政府承认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上个月表示,部分银行的LPR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这引发了人们对基准贷款利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修正的猜测。

中国的LPR是基于20家精选银行向其最优质客户收取的利率,并以央行一年期政策利率(即MLF)为基础定价,该利率在7月份已连续第10个月保持不变。然而,经济学家表示,LPR在引导市场方面的作用正在减弱,因为近几个月新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下降速度快于官方LPR,部分原因是央行继续控制MLF利率带来的限制。

中国官方媒体近几个月暗示,银行的LPR可能会与MLF利率脱钩并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中真实的借贷成本。

周一,中国央行还下调了MLF贷款的抵押品要求,MLF是一种工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该工具,用持有的债券作为质押,从央行借入资金。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

中国的银行业目前持有该国大部分国债。中国央行本月表示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试图抑制已持续数月的债券价格涨势。这波涨势已将中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推至历史低点,并进一步压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