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银行取款需证明资金来源 引发质疑

中国多地银行取款需证明资金来源引发民众质疑。

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部分银行要求存户在取款时提供派出所开具的资金来源证明,引发社会广泛质疑。银行方面表示,此举是为加强反诈骗措施,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然而,存户普遍认为这些措施过于繁琐,可能侵犯合法取款权。

近日,广东东莞发生了一起关于银行与储户之间因资金来源证明问题引发的争执事件,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一位大叔在银行办理取款业务时,被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这一要求引发了大叔当场质问工作人员:“我就问你,这里面的钱是谁的?为什么我的钱我做主不了?这些钱是我儿子从上海汇过来的,现在我想转回去行吗?我的钱现在要汇回去不行吗?要么叫公安局叫侦缉队来。”

据现场目击者说,大叔原本打算从银行取出一定金额的资金,但银行工作人员却告知他需要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大叔对此感到愤怒,当场质问银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称,这是根据相关规定执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

对此,网民评论道:银行不应该让客户去证明钱的来源,而是应该由银行去证明这个钱合不合法。

银行客户网银转账也受限

江苏居民徐先生本周二(3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他的孩子需要交学费,银行却在手机银行设置了每天转帐低于五千元的限额:“我小孩子上学要交学费,七千多元都转不了,最多只能转五千元,通过手机银行,还不是取现金,银行转账3900元,还有2900元一笔转账,一天转不了帐,要分两天,不是两次,一天最多转五千元。”

对此,银行方面表示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针对银行方面限制存户小额取款受阻,《南方都市报》于本周日发表社论《不能以反诈的名义随意管控个人银行账户》,文章讨论了近期因银行反诈措施导致储户资金操作受限的案例,指出储户对其资金的自由支配权受法律保护,银行不能以“反诈”为名随意限制储户对账户的正常操作。社论强调,银行在协助反诈的同时,应优化技术和流程,避免大面积误伤普通客户。

银行取款限制门槛不断升高

数年前,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对到银行取款超过万5万元需要预约。银行则表示,储户在预约时留下个人信息,即可在指定时间取款。不过,根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吉林省一银行曾要求客户在提取高于2万元人民币的存款时,提供辖区派出所的证明,其后,青岛一男子因银行柜员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而无法取款;沈阳一女子欲取5000元,却被要求其丈夫到场;邢台一女子为支付丈夫的医药费,因被银行长时间盘查而受阻。

江苏居民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在银行限制居民取款的背后,是银行现金量不足。他告诉本台:“原来是限制五万以上,现在可能有降低了,我估计银行现金不多,现在经济不景气,超市、大商场顾客购买力都没有了,营业员比顾客还多。大型超市以前结帐要排队,现在你到柜台直接结帐。”

陈先生说,随着民众收入减少,绝大部分家庭省吃俭用,花销大为减少:“现在老百姓收入低,有钱就存一点,有的去银行取钱家用,你要过日子总是要花钱。”

公众对银行措施反应强烈

公众对此银行的新措施反应强烈,不少人质疑其合法性与必要性。有网民留言,存款时手续简便,但取款却需层层审批,这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也有人批评银行此举是为了减少资金流失而采取的不当手段。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