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洲都希望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这一目标遇到两个阻碍:稀土价格低迷,以及中国政府利用其影响力压低价格。
稀土价格今年大幅下跌,目前徘徊在三年来的最低点。银灰色的镨钕合金是稀土市场利润最高的部分,据数据提供商阿格斯(Argus Media)称,该合金现货价格自1月初以来已下跌近20%,至每吨约50,000美元。其他稀土价格跌幅更大。
如今,这些金属主要用于电视、冰箱和耳机等一系列家居必需品的永磁体。但这种磁体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驱动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机器人的电机。据专注于战略金属和矿物的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称,到2030年,预计此类高科技产品将占钕永磁体需求的约三分之二。
尽管能源转型推动稀土需求飙升,但稀土价格自2022年初以来却一路走低。
中国供应过剩是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采矿配额制度增加了稀土产量,过剩产能只好由行业来消化。根据另一家数据提供商Fastmarkets,2024年的第一批配额显示,中国国有矿业公司将生产13.5万吨稀土,比2023年的可比配额增加近13%。
与此同时,稀土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永磁体市场取决于中国经济情况,而中国经济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房地产低迷态势。6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连续第二个月萎缩。在消费者信心动摇的背景下,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也有所放缓。
中国过度生产对行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为何要过度生产,只有放在更广泛的经济战略中才能说得通。中国稀土矿产量约占全球的60%。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还加强了对整个磁体供应链的控制:中国控制着91%的精炼业务、87%的氧化物分离和94%的磁体生产业务。这让中国对稀土价格的走势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一种理论认为,中国故意压低了价格以支持其绿色能源产业。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总经理Ryan Castilloux表示,中国宁愿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出现最严重的亏损,也要帮助实现下游目标,比如将电动汽车出口到国际市场。锂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一种关键原料,中国也被指通过不顾经济效益的采矿作业压低了锂的价格。
内蒙古Bayan Obo稀土矿。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此类稀土矿的产量。
图片来源:china stringer network/Reuters
一个更具怀疑论色彩的观点是,中国过度生产是为了阻碍开发替代供应源的努力。稀土价格低迷挤压了西方生产商的利润空间。中国以外最大的两家稀土矿商MP Materials和莱纳斯稀土(Lynas Rare Earths
)的股价在过去一年分别下跌了约37%和11%。
在对地缘政治敏感的能源行业,这种策略是有历史先例的。201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坐视油价从2014年的每桶100多美元暴跌至两年后的每桶不到30美元,显然是想把美国页岩油开采商挤出该行业。
中国政府似乎想保持对稀土的控制。中国政府于6月底公布了一套新法规,加强了对国内稀土生产的控制。中国政府还曾在去年禁止出口稀土加工技术。
中国政府也不避讳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来施加政治压力。最近的例子是中国2023年采取行动限制镓、锗和一些石墨制品的出口。镓和锗用于电子和光纤产品,石墨用于电动汽车电池。
这种情况一直让西方政客感到担忧。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起草了“关键矿产”战略。拜登政府在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为采矿和加工提供了新的补贴,并于5月宣布扩大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对永磁体征收25%关税的政策将于2026年生效。
为了有机会使中国对稀土的掌控松动,西方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亏本生产、长远谋划。否则,中国政府将断供稀土当做地缘政治筹码的风险将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