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由本地灯塔出版社(Guia Editora)联同香港brownie publishing共同出版,九月上市。(图片来源:Tongchar Studio)
生于斯,长于斯。已故艺术家、摄影家李锐奋(Frank Lei,1962-2022)终其一生在小城创作不辍,作品类型及风格多元,从书写到影像纪录均可见其心系城市。本(9)月出版的《另眼相看》是他身后首部结集面世的摄影集,辑录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千禧年间澳门急速变化的城市面貌,黑白影像层层叠叠隐约透出伤感,时而抽象、时而锋利。
然而,摄影家的凝视总离不开游离边缘的人和事。
廿载过去,那些他热切拍摄的小城光景早不复返。有别于今日璀璨夺目的城市外观,从黑沙环马场区到已清拆的青洲木屋,镜下曾遍地颓败,现已高楼林立。城市换了张脸,而影像中的小城则永远朴素、迷人。
《另眼相看》由本地灯塔出版社(Guia Editora)联同香港brownie publishing共同出版,编辑团队囊括澳门、香港两地人才。本书执行编辑、本地摄影推广团队「方言社」负责人之一杨俊荣(Alan)就指出,李锐奋生前作品多样,电影、摄影、音乐、文学等皆为其毕生所爱,但硕果累累的摄影作品长年封在箱底、鲜少出版。是次《另眼相看》出版则是一次契机,让读者得以回溯上世纪小城风光,亦是对本澳重要摄影家李锐奋一次较具系统的整理和回顾。
《一切安好?》(2024,图片来源:SomethingMoon.com)
《用文化请客吃饭》(2023,图片来源:SomethingMoon.com)
《意犹未尽》(2023,图片来源:SomethingMoon.com)
此前,灯塔出版社已陆续推出李锐奋生前所著文字,结集散文三本出版,分别是《意犹未尽》(2023)、《用文化请客食饭》(2023),以及同样在本月面世的《一切安好?》(2024)。
Alan就指,李锐奋生前作风低调,仍有大量佳作未展露人前,未来将陆续出版摄影集、举行展覧等,读者亦得以一再重返他欲表达的人文精神。
缺席的九十年代摄影创作
《另眼相看》收录李锐奋摄于九十年代至千禧年的影像纪录,按拍摄地点分为八个部分:黑沙环马场区、郑家大屋、冠男茶楼、青洲木屋区、内港、路环荔枝碗、横琴、澳门。大部分景致均已从城市地表消失,如马场区往日曾是一片菜地;与澳门一水之隔的横琴,未发展前更显得荒芜空旷;内港曾见渔业繁盛、泊满渔船;郑家大屋修复前分租予各户人家,内里晦暗,载满居民的起居用品⋯⋯
Alan就指,李锐奋留下不少未面世的、长年拍摄的菲林成品。《另眼相看》的内容可视为一辑澳门的时代切片。除了纪实以外,他也拍摄不少实验、抽象风格的影像、记录异国风情。这些景象,对今日澳门而言是触碰历史的线索,也从摄影家的光影和构图可一窥其在艺术上的破格作风。
然而,拍摄澳门在李锐奋心目始终占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澳门的地标作为引子,更能呈现摄影家当下的记录精神。「以第一本摄影书来说,一定是做澳门(主题)行先是最好的。」
《另眼相看》内页。(图片来源:Tongchar Studio)
李锐奋早期曾任《澳门日报》记者,后至巴黎留学并在九十年代初回流澳门,任教于前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先后成立艺团石头公社、婆仔屋艺术空间、牛房仓库,深耕本地艺术发展及教育。Alan续介绍指,他可谓首批回流本澳发展的艺术家,有其指标性的地位。
综观本澳摄影发展,曾有展覧回顾更早期六七十年代的摄影创作,例如李玉田、李公剑与欧平等人,那么,李锐奋本次作品面世,则可视为对本澳摄影发展的一次补充,亦是传承。「回想澳门九十年代的摄影艺术发展,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纪录,来告诉你这个地方发生过的事情。」Alan表示。
念兹在兹的城市与人
揭开摄影集,在世纪之交、城市兴衰的夹缝间,李锐奋记录人们遭逢变化又处之泰然。正正是快门落下一刻,摄影家对城市抱有浓厚情感,造就观者阅读他作品时所共感的伤怀。
Alan又称,从逾两万张菲林照片中打捞精华,书里是「人」串连敍事。「人是他照片中的重要角色,即使他拍地方也好,都要有人的元素在内。」作品所展现的气息皆是拍摄时定调,编辑上亦未介入、影响。或者又与李锐奋留学欧洲背景有关,摄下的画面挟带忧郁,亦是不可忽视的戏剧张力,人在其中有如站上舞台。
《另眼相看》内页。(图片来源:Tongchar Studio)
在编排过程中,Alan亦希望尽量贴近李锐奋摄影当下的感觉。Alan忆述,李锐奋对澳门感情真挚,城市更迭让其深感惋惜,使他拍摄澳门的取态有别于拍其他地方。「他不拍大兴土木的建筑,专注在即将消失的景象及小人物生活上。」
关于城市的破灭与重建,本书的最后一章亦记载李锐奋的感言:「老房子忠心耿耿地替城市人小心留着他们会忽略、可又十分珍贵的东西,等待他们有一天回来取走。 今天,拆掉一座老房子,一点也不难,可惜同时也搬走了好多人的记忆,抹掉了城市的身份,没有了历史感的地方,是个不再值得留恋的地方。」
图像传递相对完整的氛围,故此,Alan刻意不在书中置入太多文字,只加上辅助性的说明,例如介绍青洲木屋区在2010年已全部被拆除,经营逾40年的冠男茶楼曾拥「澳门四大茶楼」美名等。
《另眼相看》内页。(图片来源:Tongchar Studio)
在书中,读者得以游走那些「此曾在」的地标,内里有人蛰居、渔船上有人、未清拆的木屋周边有少年在玩耍、黑沙环的农民望天打卦,每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触发想像当时澳门人的处境和地景。「有些地方是消失得太快了,其实不是很久之前的事,不过九十年代而已 ,但今天的黑沙环截然不同。」
艺术为桥梁
纪实以外,Alan又形容李锐奋是个全能、多产的艺术家,为人淡泊但风格大胆,或是由于他身处年代甚具创作自由、艺术环境仍百废待兴,也是当时本地优势。
以摄影手法为例,李锐奋尝试用不同片幅、风格和题材摄影,也做装置、画画等,形式多元亦是可贵的实验精神。Alan续称,他亦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温和的个性与开创性形成冲突。
李锐奋留下不少未面世的、长年拍摄的菲林成品,由编辑从逾两万张照片中打捞出精华。(图片来源:风盒子社区艺术发展协会)
多年来李锐奋除了培养艺术后起之秀,发起无数活动和项目,亦曾主导记录青洲与横琴发展的摄影展览,留下一批珍贵影像。他生前在港、台多地也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多次邀请外地艺术家到澳展出及交流,致力搭起一座座桥梁连结本地与外地艺术,志在扩阔本地艺术视野。
「不论是澳门的摄影或艺术,在亚洲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可能不是以量取胜,但是有它的名气。澳门并不是完全自绝于亚洲艺术与摄影论述以外。」Alan道。
适逢近期香港大馆BOOKED艺术书展,《另眼相看》亦和其他澳门艺术作品一同于香港参展,望吸引部分香港读者。Alan预期,对澳门纪实摄影、旧景观有兴趣的人,或是阅毕李锐奋散文集后希望再作补充的读者,该书绝对有其趣味及重要价值。
《另眼相看》于香港大馆BOOKED艺术书展展出。(图片来源:方言社)
《另眼相看》亦收录著名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序文:「摄影最强的地方,就是替终将消失的人事物留下证据。李锐奋关心眼晴所见的一切,怀著同理心按下快门,触动著读者,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我看来,这就是强而有力的风格证明。」
《另眼相看》书封。(图片来源:Tongchar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