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李先凤花莲县16日电)花莲外海拥有丰富鲸豚生态,今天是世界鲸鱼日,花莲县福尔摩沙协会与多罗满赏鲸合作,透过累积2年航行所录制的51笔鲸豚声音,将数据传至国际开放科学平台Figshare,供专家研究。
花莲外海为黑潮经过的重要海域,包含抹香鲸、领航鲸等大型齿鲸、及多种海豚活动其中。福尔摩沙协会与多罗满赏鲸合作,长期投入鲸豚研究,透过航行录音与生态影像记录,不仅推动台湾的海洋科学发展,更是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实践。这些数据的公开共享,不仅让世界看见花莲的鲸豚,也提供未来研究更多可能性。
福尔摩沙协会理事长廖鸿基透过新闻稿表示,这项行动是由民间单位发起,特别感谢多罗满赏鲸与勇源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让长时间航行计划得以持续进行,同时也要感谢每1名购买船票出海的旅客,因为有大家的参与,才能让这些珍贵的声音被记录下来,推动台湾的海洋科学共享。
近两年,赏鲸船班展开长时间航行计划,透过录制声音并转换为频谱图,详细纪录哨叫声、喀哒声等声音模式,涵盖8种鲸豚物种,数据中包含录制日期、影像与分析数据。目前已累积107笔声音档案,其中51笔已上传,供国际研究单位参考。
此外,「海帮手志工」计划已连续推动3年,今年短短2天内已有超过50人报名,来自各地的志工投入海洋教育、鲸豚纪录与保育行动,展现民间对海洋环境的热忱与支持。今年除了持续录制与分享声音数据,福尔摩沙协会也计划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声音与研究成果,在全台巡回展览,让更多人透过视觉与听觉认识花莲的鲸豚生态。
鲸豚声学研究者温在升表示,声音是研究鲸豚生态的重要关键,不同种类的鲸豚会使用不同的声波频率来沟通、猎食或辨识环境。例如抹香鲸会发出喀哒声来进行回声定位,而伪虎鲸与飞旋海豚则多使用哨叫声维持群体间的联系。透过长时间航行纪录到的声音,研究人员可以分析物种分布、族群变化与行为模式,进一步推动保育与环境管理策略。
福尔摩沙协会指出,这项计划将持续推动,只要船仍航行,努力就不会停止。目前多罗满赏鲸仍提供长时间航行计划,欢迎更多人参与这场民间发起的海洋科学行动,共同推动鲸豚研究与保育。
太平洋鲸鱼基金会为唤起大众关注每年于夏威夷茂宜岛一带洄游迁徙的座头鲸,并支持保育工作,将每年2月的第3个星期日订为「世界鲸鱼日(World Whale Day)」。(编辑:谢雅竹)1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