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内,不少小朋友在家长陪伴下玩耍。
从前,教科书描述的家庭,往往都是父慈子孝,一家人乐也融融,又或者大家围炉取暖,正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一家人一起吃花生,父亲讲述做人的道理,子女留心聆听,获益良多。不过,这种温馨家庭的场面,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今时今日,学生面对的冲击,其中一种便是来自家庭,父母离异或父母无心照顾子女,照顾者连照顾自身也无力。学生一旦失去家庭关怀,可能要在院舍寄宿,本应快乐的童年,本应受尽万千宠爱的时间,却只可以孤独面对,实在是可悲。
今年4月一则关于住院舍的初中生夜宿麦当劳的新闻的确令人深省。据报道,住在院舍的学生离开了院舍,惟晚上没有归家或返院舍,一个人在麦当劳孤单渡过。初时有传他已几天没有返回院舍,查证后得悉不存在几天没有返回院舍的情况。虽然院舍当时已联络了家人,唯家人却没有回应。这是反映甚么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小时便一直被教育一旦遇到困难,可以找可信任的大人帮助。但现实上,当小朋友发生问题时,原来只可以瑟缩麦当劳,成为「麦路人」,是教育出错?还是社会己经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离,甚至是身边最亲的人。
我们也常听闻,家庭能为子女遮风档雨,但在这则新闻中,家庭的作用为何?所谓在家靠父母,但这则新闻中的主角,他却没有父母可依靠,在院舍遇到不开心,亦只可一个人独自面对,但他却只是一个初中学生。可能有人认为,该名初中学的情况只是个别例子,但有老师透露,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需交由监护人照顾,而监护人未能完全照顾,便交了给院舍,从此由院舍照顾;亦有在院舍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愿意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把责任全推了给院舍的导师。
笔者亦曾认识一位学生,因家庭不建全,父母离异,父亲只懂打骂,该学生因而经常流连街上,通宵达旦。如有坚强的意志,不被社会歪风影响,或许可以挨过反叛期;但若没有足够定力,受到坏人唆摆,后果会如何?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成年人在决定生育前,是否要考虑清楚?自己准备好迎接小生命吗?自己愿意好好教育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吗?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小朋友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吗?
可悲的是一些小朋友在未能独立时已失去了依靠,所以他们需要挤出世故与成熟的大人心态,以应对孤单徬徨的情景,更可悲的是本来应由父母正面教导的小朋友,却失去应得的教导,反而被世界的歪理、身边不良朋友的唆摆,因而扭曲了人生观及价值观,所做出的行为不单未能成为社会栋梁,更破坏了社会安宁,好端端的一个人,却因家庭失衡被糟蹋了。
如果夫妻还年轻,仍有太多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未为做父母准备好,那就不如做好避孕,不要让子女来世界上受罪。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父母也并非存心不想顾念自己子女,只是遇到一些困难,又或者自己也面对著伤心失意;有些父母起初也努力维系家庭,好好教养子女,但后来却未能共谐连履,只可各走各路;又或者配偶早逝,被迫成为单亲家庭。当然,若能够在单亲的情况下,仍然不忘与子女同行,负起了双亲的责任,培育子女成才当然是了不起。然而,是否每个遇到问题的家庭成员都有这样质素?
如果父母一方并非存心放弃子女,在遇到困难时,相信可以向亲人、朋友、社企、政府求助,总会找到帮助。希望作为父母者,不要抱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化悲愤为力量,全力去照顾子女。作为成年人,若然自己在婚姻关系上遇到困难,最应明白自己子女失去了完整家庭的心情,所以更应与子女一起面对困境。当然,如父母在困难中仍对子女不舍不弃,子女也应体谅,且应做好自己,不要再加添父母负担。这样家庭纵然一时间遇到问题,相信有一天也会否极泰来,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