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223期:向没高考过的韦神祈祷高考顺利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编者的话:
中国多地同步展开“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行动,陆续通报了一些“舌尖上的腐败”案例,持续释放从严纠治、从重惩处的强烈信号。据官方通报,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一度遏制了“不正之风”,但在部分地区和单位,违规吃喝现象禁而未绝、存在反弹迹象。2025年4月,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发生了中共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并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两起案件成为了中央再次强调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统一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导火索。的确,违规吃喝问题在权力不受约束的中国顽固而反复,2023年1月,湖北省委曾成立“违规吃喝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当月全国查处相关问题436起。但2025年4月湖北黄冈仍发生的违规吃喝致死事件,显示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作用着实有限。
在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有不少网民(也包含基层公务人员或亲属)反映禁止违规吃喝变成了禁止吃喝,出现了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的情况。例如,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针对两名客户经理与贷款客户在一家面馆用餐,接受了客户方承担餐费,结果“一碗面、大罚款”,两人均被罚款3000元。这种奇葩案例就连人民网都看不下去了,在一篇名为《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的评论中说: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本质上是上纲上线,层层加码,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让商家失了生意,也让民生烟火黯淡。不过有网友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层层加码”,本质上还是当前权力体系运转的必然结果,各级官员出于规避问责的理性选择,往往倾向于过犹不及。正如当年“动态清零”死命令之下,才有了各种过度防控的次生灾难频发,谁又考虑会“烟火暗淡”呢?
有网友指出,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公务接待“烟酒全禁”,消息一出即引发多家白酒企业股价下跌。此后各地迅速跟进,出台更严的“禁酒令”,逐渐发展成为了过度干预措施,诸如“公职人员24小时禁酒、外出吃饭需要报备、聚餐要控制三人以内、餐费必须AA”等。微信作者王五四借近期火爆的中国古装剧《长安的荔枝》解释了荔枝背后的吏制问题,从现在各方的反馈情况来看,连表都没做好,反而弄的有点官民皆有怨言的感觉了,其实真正需要整治的是吃喝背后各方面的运行机制问题,不去餐厅不去会所,双方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吗?层层加码或许能得到好的结果,但在过程里,已经是层层腐败了。
6月21日,美军对伊朗境内三处核设施实施空袭,正式介入自6月13日爆发的以伊战争,这也引发外界对中东地区全面战争一触即发的极大担忧。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的核心目标是终结伊朗核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称,伊朗距离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仅一步之遥。以色列率先发起空袭击毙了多名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伊朗则持续以导弹和无人机实施反击。有网友注意到,战争开打后,微博热搜前五十话题几乎一边倒支持伊朗,呈现出明显的“扬伊抑以”倾向。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因爆炸突然中断信号时,一名央视女记者情绪激动,被网友嘲讽“比伊朗人还爱伊朗”、“同为喉舌惺惺相惜”。
更讽刺的是,中国记协还针对伊朗国家电视台遭袭发表了一则声明,称“袭击者无论冠以何种名目,将新闻机构置于炮火之下,其行径已越过文明底线。”并且呼吁“停止制造真相黑洞,立即保护冲突区记者安全!”微信作者家传研究员撰文反讽“作为一个前记者,被赶出会场过,被孤身一人堵在山道上过,险些被泥石流卷走过,被各种跟踪威胁过,从未想过组织会出面保护。如今中国记协为伊朗国家电视台发声令人感动、不由点赞”,最终这篇文章遭到了404。目前,官方媒体密集发声力挺伊朗,颇有当年对伊拉克的高调捧杀之势,例如当前微博热搜第一话题“#给全世界打了个样#”称,伊朗面对美以的霸权压制,正在验证“以斗争求和平”的生存法则,这也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倘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真被斩首,这是否值得中国借鉴呢?
之前,北京大学就上亲自演过一场尴尬(也被网友称作“永久耻辱”),北大于2023年2月授予了当时的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名誉教授”称号,一年多以后莱希在伊朗边境“硬着陆”身亡。莱希素有“德黑兰屠夫”之称。2022年伊朗爆发头巾革命后,他以强硬手段镇压抗议,造成数百人死亡。而这样的独夫民贼,居然被中国外交部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伊朗影后塔拉内·阿里多斯蒂曾在Ins上发过一条评论“我们不是人民,我们是人质,数以百万人均是人质”,如今这句话依然可以用于描述许多伊朗民众的处境,当中国官媒密集谴责以美对伊军事打击时,不少长期受压迫的伊朗女性却在战火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即现政权的终结。
微信作者孙立平指出,人类在打开核武器这个潘多拉盒子之后目前在面临一种困境,那就是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系统性失效。如果世界进入了丛林时代,那么人类该如何处理核问题?核武器暂时可控的状态会不会被打破?俄乌战争延续至今,西方国家对此束手无策,其本质是因为“不是打不败侵略者,而是谁也不敢把侵略者真正打败。”这也说明,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在核时代解决核霸凌的办法。而伊朗核问题的本质则是,我们应不应该让一个对内对外均有恐怖色彩的国家掌握核力量?军事袭击核设施到底算不算干涉伊朗内政?但无论如何,此次美国用数架B2发动对伊朗核设施的奇袭之后,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改变将会带来什么。
一周荐读:
-
在眼下的伊以战争中,伊朗最为惧怕的,可能还是特朗普所威胁的,对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斩首行动”。虽然伊朗官方已经宣布做好了在最高宗教领袖牺牲之后坚持对以斗争的准备。但任谁都能看出,这场斩首如果执行,会提前引爆伊朗国内的政局分裂。因为哈梅内伊目前缺乏一个有足够威望可以统领伊朗、继续压服反对势力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也不可能存在,否则对哈梅内伊自身构成威胁)……
-
日前凤凰网一个报道,揭开了抑郁青少年的一角。据凤凰网不完全统计,目前面向休厌学青少年的社区/基地在全国至少有25个。但是25个休学中心,恐怕接不住所有的抑郁青少年。《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超过2800万人,占比达30.28%。
-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甚至到了要把地底下的垃圾挖出来烧的地步。最近,上海、浙江、湖南等地一些企业还开始“抢”垃圾了,给物业公司开出了介绍费,争夺渠道资源。一些人把这解读为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吊打欧美环保霸权的典型,遥遥领先,无比骄傲。但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年关于垃圾焚烧的抗议声音,越来越低,甚至完全消失了?垃圾焚烧,真的完全无害了吗?
一周讽刺:
-
所以今天的问题,不是民众信什么,而是还能信谁。那些本该发声的媒体不再发声,反倒频频失声、帮腔、甩锅,把监督变成了偏护,把客观变成了洗地。好不容易说一句人话,居然还是“00后女生回家陪父亲掏粪”这种……其他的不说,我就好奇,这种内容报道了干什么,又有什么价值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