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斥控方曲解其证供「无耻无信」 反问「为良知而战有错吗?」

黎智英案周二续审,黎直斥控方多次曲解其证供「无耻无信」。黎反驳殉道非暴力而是牺牲,并反问:「为良知而战有错吗?」



法新社资料图片/粤语组制图

黎智英案周二(4日)续审,控方质疑黎曾安排陈梓华赴英时跟有参与游说制裁的「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见面,其实与平息暴力完全无关,黎直斥控方多次曲解其证供「无耻无信」。法官闻言作出制止,著黎忍耐及控制情绪,如是不实指控可以说「不同意」作回应。另就控方引用黎的文章,指其美化殉道主义支持暴力,黎反驳殉道非暴力而是牺牲,并反问:「为良知而战有错吗?」控方就指「这只是你的良知」,黎就以「这是香港人的良知,所有人的良知,甚至是香港警察的良知」作回应。

黎指非所有勇武派都是暴力

控方今续就黎智英跟陈梓华的联系展开盘问,两人于2019年10月首次会面,黎澄清李柱铭当时指陈为「勇武」或「前线」保守派,「比较保守或者peaceful」,望他可协助平息示威者暴力。黎在控方追问下,指陈不会使用暴力,否则李柱铭不会作介绍,惟控方质疑李柱铭只介绍陈为「勇武」,指黎供称陈是领袖纯属其个人假设,黎就指自己当时很自然理解陈为领袖,因陈就登报计划联络李柱铭寻求过渡性贷款,后来亦是还款人。

控方追问为何他认为陈有能力平息示威者暴力,黎就指陈抱持保守及和平立场,必有其理由,能说服暴力示威者;惟法官李素兰质疑若示威者已分成和平及暴力两派,和平派如何能说服对方。黎指非所有勇武派都是暴力,当中也有如陈般的保守派。

控方之后再提出,指暴力示威者也有能力说服和平示威者变暴力,黎即反问:「你从哪里得来这个结论?」强调自己是表示「若一个人有其理由保持和平,就有公信力去平息暴力」,控方就指黎只是假设陈有能力,黎则回应道:「他有能力与否,不妨碍我去尝试。」

张昆阳不属勇武派领袖没地位去参与平息暴力

黎之后在盘问下指,就2019年11月13日在其家中跟陈梓华的会面,他当时对马鞍山火烧人事件感害怕,望勇武派自行建立领袖团队,令行动受约束及有共识,免得运动失去国际支持能延续下去;控方展示黎于会面前发给其助手Mark Simon的讯息,提及美国前驻港总领事郭明瀚因担忧示威者暴力而曾给予建议,黎就同意对方的说法,同时表示当中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制止示威者以暴力回应警方愈趋暴力的行动」,以及自己将跟数人会见,将会敦促他们建立年轻示威者的领袖团队。黎确认涉及人士包括陈梓华、何俊仁、李卓人、林卓廷及李永达,又同意控方指,希望泛民成为领袖团队一部分,解释当时认为泛民能为示威者提建议,令团队变稳定,但现实上不可能。

黎在该次会面后,向陈梓华发送有关《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的消息,黎庭上强调亦把同一讯息发给泛民友人,认为大家对资讯感兴趣,又指因陈关心香港,故认为他会对资讯感兴趣。控方追问陈是否关心国际游说事宜,黎表示不同意,重申也把讯息发给何俊仁、林卓廷、李永达,他们没参与国际游说,亦否认控方指他实情是望向陈表达,法案就是他们应争取的国际支持,重申自己只是分享资讯。

控方又质疑另一于2019年11月27日的会面,指陈梓华当日已表明无法取得勇武派领袖联络方式,为何黎仍要续跟对方会面,黎指陈与勇武派关系密切,当时认为仍有机会联络。至于控方指他当时已跟张昆阳会面并得到勇武派资讯,黎就解释因认为张不属勇武派领袖之一,没地位去参与平息,故没透过张平息暴力。

黎不满控方再三曲解其说话被官喝止

控方续展示黎、陈二人对话讯息,陈问黎想他在英国会见甚么人时,黎提出可协助联络「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及希望奥尔顿勋爵也参与会面。控方质疑此事跟平息示威暴力完全无关,黎就反驳指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不是都与平息暴力有关,「难道我叫他上厕所,也是要他平息暴力吗?你真是疯了!」

控方再追问为何是罗杰斯,黎解释罗杰斯是他认识、正在帮助香港的人,控方再问罗杰斯是否参与游说制裁,黎即不满斥:「这是你说的,你一而再再而三曲解我的话,你真是无耻无信」,法官杜丽冰就喝止黎:「请你忍耐不要再发表言论而不答问题好吗?我不会容许证人在庭上无必要地批评律师的提问。」

黎之后一度问法官,是否就算被主控官偷偷曲解其说话亦不可以;法官就回应:「这不是由你判断的。」法官李运腾亦解释,控方是指出案情、提出建议,指这正是盘问目的,而法官李素兰也指控方有责任指出案情,并向黎道:「我明白你可能不喜欢控方的提问方式,可能你会有激动的情绪」,著他尽力控制情绪。黎再问:「即使是不实的指控?」李素兰就指黎可回答「不同意」。

就黎供称知道罗杰斯在英国有参与绝食、示威行动及撰写文章,但不知对方有份推动「马格尼茨基式制裁」,控方引讯息指罗杰斯曾转发其参与推动制裁的文章予黎,黎指自己没有阅读,法官李素兰就质疑绝食和示威如何帮助香港,法官杜丽冰亦追问罗杰斯期望英国政府采取甚么行动,黎回应称:「我不知道,你去问他。」

控方及后展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专页于2019年12月发表的帖文,包括李宇轩、朱牧民等人与美国共和党参议员Todd Young的合照,黎庭上重申自己当时不认识李宇轩。而就控方指,黎与陈梓华联系不单是为平息勇武派暴力,更为让陈参与国际游说工作,黎就回应称:「根本无证据,不同意,是你捏造出来的」。而法官杜丽冰就再提醒黎没必要反驳,只需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控方质疑黎专栏文章捏造事件

控方其后展示黎的专栏文章,题为〈这是良知之战〉,当中黎提及曾与十多个勇武派年轻人交谈,得悉他们会不惜牺牲生命保护香港。控方就问黎有否劝说以平息暴力,黎回应称没有,并忆述当日该些勇武派年轻人,是在接受《苹果》访问,他当时路经并作短暂交谈,不知他们是否保守派,并指自己虽然有意平息暴力,但不代表在每个场合都这样做,「我不可能像个传教士般说话」。他之后回应控方追问时再指,没有透过《苹果》取得勇武派联络,因从不会向记者索取联络资料。

控方又引述〈这是良知之战〉文中一段,提及「全副武装警察排列严阵以待,在寻找敌人。未有催泪弹、胡椒喷雾、布袋子弹发射,未有警棍狂挥掠影硝烟四起之前……孤身一人站着的白衫青年问:『阿Sir,系咪跌咗良心?』……没有良心的人充满仇恨,条件反射地在寻找敌人。尽管青年孤身一人毫无威胁,问了一句心底话,都成了他们发泄仇恨的敌人。」

黎在控方提问下指,是从《苹果》的新闻报道得知事件;控方再指文章没提及消息来源、发生地点、时间、白衫青年身份及警方部署目的等,黎就指自己只是借用事件写文章,他不可能知道警方目的,惟控方质疑黎没告知读者事件的前文后理,黎回应「对我写文章而言已足够」,控方再问:「足够去描绘煽动仇恨的画面?」黎否认,重申是引述事实,控方再质疑他捏造事件,黎就称:「你可以去查,我没有捏造。」

控方质疑黎美化殉道主义实情支持暴力

控方之后续引述文中另一段:「……有三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私下说,会不惜牺牲生命保护香港。我问他们年纪轻轻为甚么有这种想法。他们都说,因为爱香港。我当时听了哽咽,答不上话来,是否发生不重要,殉道精神已在。我心头下沈,灵光一闪,这是个超越强大的精神运动。有年轻人为了爱护香港不怕牺牲性命,为这抗争燃起了殉道的火焰。殉道者精神的道德力量,团结香港人意志,万众一心,也感动了世人的良知,予以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控方指,黎实情支持暴力,黎否认;控方再质疑黎美化殉道主义,黎就强调殉道不是暴力,而是牺牲自己,控方此时即道:「去伤害另一方?」黎回应是「抵抗不公义」。控方又指牺牲自己摧毁对方正是「揽炒」,黎否认,指是控方说法,重申殉道「是愿意将自己奉献给真相、正确的事」,即使意味要牺牲生命。

控方之后问黎,是否鼓励读者要用这种方式为良知而战;黎回应指控方可以任意解读,而他并不同意。控方再指黎是建议用此方式为良知而战,黎就反问:「为良知而战有错吗?」控方指「这只是你的良知」,黎就回应:「这是香港人的良知,所有人的良知,甚至是香港警察的良知。」黎之后一律否认控方指,他撰文用意是煽动仇恨、煽动他人使用暴力或采不合法手段改变既有秩序。

案件编号:HCCC51/2022

编辑:潘加晴 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