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知道:
(1)微波炉与无线耳机使用相同频段属于公开资讯,网路上即可查证。虽属事实,但传言采用夸大语气表达,容易造成误导。
(2)微波炉与无线耳机的功率相差约 700 倍,两者无法直接比较,也不能混为一谈。传言以错误比喻混淆两者,属于错误资讯。
(3)专家表示,无线耳机的功率非常低,无加热效应,因此不会对人体的蛋白质或组织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长期接触低强度电磁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网传「在佩戴 AirPods 之前请三思」贴文及图卡,并且有中文、韩文、英文等不同版本但相似的内容。提到「无线耳机与微波炉频率相同、都是 2.4 GHz,微波炉加热剩菜、而无线耳机就坐在大脑旁边,在大脑旁边佩戴一个迷你微波炉」,传言影射无线耳机伤害人体,有的版本甚至直接写出无线耳机与多种脑部疾病、神经疾病有关。但根据国内主管机关环境部官网、国际事实查核单位法新社的查核报告、以及 MyGoPen 咨询的国内医师,两者「频率」相同是公开资讯、网路上都查得到,而两者的「功率」相差 700 倍,即使频率相同,但功率不同就不能混为一谈,传言将技术特性错误连结,并以夸张语气误导读者,属错误资讯。
无线耳机辐射像微波炉?
原始谣传版本:
在佩戴 AirPods 之前请三思!
您知道它们与微波炉的工作频率相同 2.4 GHz 吗?
一个正在加热你的剩菜…
另一个?坐在你的大脑旁边。
微波辐射不仅涉及烹饪食物,还涉及持续暴露。
重新思考无线。保护您的平安。
并在社群平台流传:
(1)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电磁波。每日所见的阳光、甚至人体本身也是电磁波的来源。
(2)一般人为产生的「非游离辐射」来源,可概分为「射频」和「极低频」两大类。
(3)「射频」非游离辐射,来源常见的有广播电台、电视转播站;以及波长值较大、称为「微波」的手机和基地台、无线网路(Wi-Fi)、微波炉等。
(4)「极低频」非游离辐射,来源通常由各种电力、用电设备所产生,像是变电所、输配电线、配电变压器、各式家电用品。
(2)一般人为产生的「非游离辐射」来源,可概分为「射频」和「极低频」两大类。
(3)「射频」非游离辐射,来源常见的有广播电台、电视转播站;以及波长值较大、称为「微波」的手机和基地台、无线网路(Wi-Fi)、微波炉等。
(4)「极低频」非游离辐射,来源通常由各种电力、用电设备所产生,像是变电所、输配电线、配电变压器、各式家电用品。
由上述环境部资料可知,网页文字及图卡都显示「手机、基地台、无线网路(Wi-Fi)、微波炉」都属「微波」类的频率;而表格中「微波」的波长值为「300MHz(1m)至300G Hz」,也与传言所说的微波、无线耳机都是 2.4 GHz 的说法相符;无线耳机透过蓝芽传输技术、是无线通讯的一种,而宽频的Wi-Fi 则是无线网路,在环境部的公开资料中都属「微波」。因此可知包括微波、手机、无线耳机都归类为相同频段,而这些知识都属公开资讯,并非不为人知、或是有人故意隐匿的资讯,传言说法虽然是正确资讯,但传言「你知道……吗?」为夸大、诱发情绪的表达方式,并非传播正确资讯的良善方式及应有的责任。
(二)法新社:微波炉功率是无线耳机 700 倍 且设计成反射集中到食物上
传言还提到「一个正在加热你的剩菜…另一个坐在你的大脑旁边。微波辐射不仅涉及烹饪食物,还涉及持续暴露」。MyGoPen 查询网路上的公开资料,法新社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提出
而根据世卫组织官网「当你暴露于电磁场时会发生什么?」,其中就提到:
(1)加热是射频场的电磁场的主要生物效应。微波炉就是要利用这原理来加热食物。
(2)人们通常接触到的射频场的水平远低于产生显著加热所需的水平。无线电波的加热效应构成了目前指引的基础。科学家也正在研究长期暴露于此辐射之下,是否会出现低于人体发热阈值的效应。
(3)迄今为止,尚未证实低水平(low level)、长期暴露于射频(radiofrequency )或电频场(power frequency fields)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继续研究这一领域。
由上述资料可知,包括台湾主管机关的环境部、以及国际组织世卫,都认为尚无法证实微波炉等低水平的射频曝露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传言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