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2024巴黎奥运于7月26日开幕,台湾全国上下从一般小商家、媒体、企业到政治人物无一不想蹭一波,除了期盼带动商机,也希望借此提高曝光度。但是,根据国际奥会规定,就算和商业行销无关,如果使用到奥林匹克财产或与奥运产生连结,也都有可能产生侵权疑虑,就以台北市长蒋万安为例好了……
2024巴黎奥运于7月26日开幕,台湾全国上下从一般小商家、媒体、企业到政治人物无一不想蹭一波,除了期盼带动商机,也希望借此提高曝光度。
在奥运热潮下,政治人物更是纷纷在社群平台上制图发文,替选手加油之虞,也想让选民看到他们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但这些图卡、设计,看似立意良善,却常常不甚踩到了「侵权禁区」的地雷。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跟奥运有关的象征、旗帜、标语、歌曲、标志、设计等任何识别等都属于国际奥会(IOC)所有,也就是「奥林匹克财产」,使用前都要申请IOC授权同意或透过地区奥会(在台湾为中华奥会)协助,而如果有发生未经同意而侵权使用情形,地区奥会则有义务要协助IOC处理、求偿、下架。
另外,在IOC官网中已经明确点出,奥林匹克财产只有IOC、奥运合作伙伴及奥林匹克家族能够使用,且必须遵守相关契约,其使用用途必须与奥运精神有关,更不能用于商业促销或政治目的。以本届巴黎奥运为例,无论是奥运五环标志、吉祥物弗里吉、玛莉安娜女神徽章等所有衍伸设计,都算奥林匹克财产。
除了未经同意使用奥林匹克财产算是侵权外,使用与奥运有关的关键字,也有侵权疑虑!比如说,未经授权而在文案或是图卡中写入「2024 PARIS」、「巴黎奥运」等与奥运有连结的字眼,比如说,在商业行销上的常见违规案例有「看奥运来OOO」、「中华队夺金就折OOO」、「奥运期间优惠OOO」等。
而就算和商业行销无关,连单纯祝贺、替选手加油,从文案宣传、新闻稿、图卡,促销活动等,如果使用到奥林匹克财产或与奥运产生连结,都有可能产生侵权疑虑,比方说「巴黎奥运我挺OOO」、「为奥运好手OOO喝采」等。
经过授权使用关键字或相关视觉元素,也须依照各行业的视觉使用规范来使用,比如说IOC就有针对媒体制定奥林匹克财产的使用指引。
而且,不论是奥会管制期间,或是奥运结束后,都不可以未经授权使用相关财产,到这边我们可以知道,IOC对与奥运有关的任何视觉应用规范都相当严格,稍有不慎其实就会构成侵权,而要如何避开规定又蹭一波奥运热潮?则可参考这边文章,以及IOC针对《奥林匹克宪章》第40条所颁布的视觉利用指南。
政治人物疑违规实例
新北市议员戴湘仪在7月26日发布了一则替台湾选手加油的图卡,其中图卡设计元素中,不仅大喇喇放上的奥运五环标志,更使用了巴黎奥运的标准字,有严重侵权的疑虑。
另外下面这个案例比较特别,台北市长蒋万安为宣传2025年双北世壮运而在7月27日晚间于脸书、IG发了组图,其中就有四张图片,将世壮运吉祥物「壮宝」与2020东京奥运的徽章、标准字等元素放在一起,虽然东京奥运已经结束了,但无论是赛事中或赛事后,都不可以未经授权使用奥林匹克财产。
而2020东京奥运的识别,其实是有由IOC在我国注册商标的,本就不应随意使用,况且,双北世壮运属于售票赛事,蒋万安的组图无疑是在透过奥运帮世壮运做行销,恐又有拿奥林匹克财产来做商业行销的疑虑。
违规又怎样?会怎样?
依照我国《国民体育法》第27条第2项规定「中华奥会之组织、任务及成立宗旨,应符合奥林匹克宪章,并受中华民国法律之规范」,也就是说,奥运的识别在我国除了有国内法的保障外,也有《奥林匹克宪章》的保护,而依宪章,中华奥会则有义务防止IOC财产受到侵害。
奥运的商标及识别,在我国有分为有注册及未注册商标这两类,目前IOC在我国智慧财产局有约79个有效商标注册案,3个新申请案,其中就包含五环标志、奥运吉祥物历年奥运赛事徽章,适用《商标法》规定。如果未经同意而使用IOC有注册的商标,依《商标法》第69条规定,IOC可以要求将涉及侵权的物件、广告等下架、销毁甚至请求民事赔偿。
而IOC未注册的商标仍可归属于「世界著名之标章」,则适用我国《公平交易法》规范,一样可以请求赔偿,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处广告商罚锾并负连带赔偿责任。
根据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商标注册主题网所示,虽然近五年我国并没有发生奥林匹克标志的争议,但在2012年就曾有网友在网路论坛自诉,因友人网路商店Banner误放奥运五环标而遭中华奥会警告;2014年,IOC也曾直接提告香港某协会侵权,并要求禁止该协会使用任何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字眼、商标并销毁一切侵权物品;2016年,我国全民运动会在台中落幕,但大会网站部分图像却与里约奥运的设计高度相似,相关厂商则遭台中市政府求偿。
另外,中华奥会在2021年也曾发布警示讯息,要求各界若未经授权许可就不得使用奥林匹克财产。不过回到实际面来看,触犯侵权禁区的情形在世界各国都屡见不鲜,如果你是小商家而已,其实IOC通常并不会有那个余力去抓你,但我们仍不该视此为理所当然,除了要恪遵相关法律外,更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尤其,政府官员更应以身作则,不应为了蹭热度而对社会做了最坏的示范。
延伸阅读
「世界菁英赛事」即将开幕!行销小编「不能」蹭奥运,如何避免踩雷挨罚? 为何不能「让专业的来」?全民疯奥运,体育记者却消失在谈话性节目中? 深奥的知识增加了!快来玩奥运冷知识大考验
责任编辑:丁肇九
核稿编辑:王祖鹏
专题下则文章:
射箭男团6比0完胜英国,「汤包」汤智钧4支10分箭神准,晚间8强赛将对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