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眼】谁在恐惧社会流动?他们怎么做?有教无类

台湾的贫富差距从30年前的16.8倍升至66.9倍。示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为什么台湾的贫富差距从30年前的16.8倍升至66.9倍呢?它当然不是单一因素使然,而是大大小小的政策所致,这些政策事实上也并非偶然,而是政府有意无意操作的结果,他们都朝向同一目标,那就是固化阶层,阻碍社会流动,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可预见的是,贫富差距只会扩大、中产家庭逐一消失。本文就来说说攸关社会流动的两个要素:教育平等、社会福利。

社会流动靠的是什么?是公平的机会。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他说「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可以向他学习,他是全世界第一个主张教育平等权的人。当然,孔子的平等不会只限于教育,而是全面性的。为什么教育平等这么重要?因为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最有效方法;反之,限制教育权是阻碍社会流动的最有效方法。有人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虽然不是真理,但也接近了。

那么,教育如何平等?首先,它被允许;其次,门槛低;第三、要公平。至今,都已经是21世纪了,仍有国家禁止女性上大学,最有名的例子,当属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

其次,门槛要低。门槛要多低呢?以孔子为例,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就是学费,学费多少呢?只要十条肉干,就能得到最伟大导师的教诲,门槛非常非常的低。反过来说,如果形式上,法律赋予每个人受教的权利,但是,门槛很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英国的高学费政策,例如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单单学费一年就要5万6550美元,那么,它就变成了阻碍社会阶层流动的手段。

其三,录取资格不公平、审查过程不公开,这也是阻碍社会流动的「巧门」。你的脑子有了,你的钱甚至也够了,但是,大门仍可以不对你开放。美国名校的「传承录取(legacy admission)(意指有亲人是同所大学的校友)」就是另一种「巧门」。哈佛校园刊物《哈佛克里姆森报(The Harvard Crimson)》就指出,拥有哈佛校友亲人的人,被录取的机会是其他人的3倍、超过29%的新生,他们的父母也是哈佛校友。台湾教改从美国那里所学来的根据所谓的「综合素质」录取的升学方式,起到同样的作用-固化阶层。表面公平,实质不公平,因为这当中有大面积的灰色地带,有人为操作的巨大空间。

在所有社会中,印度社会是最不流动的,因为他们有一个阶级森严、不可流动的种性制度。种性以及内婚是巩固阶级的最明目张胆的宣示。一世婆罗门,世世婆罗门;一世贱民,世世是贱民,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圣法」能比印度教的种性还不公平的吗?

为什么有人反对社会福利?中产阶层害怕社会福利,是担心自己「被占了便宜」,以为社会福利是在养懒汉、不劳而获,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社会福利不只不是养懒汉,而是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凝聚人心。其实,最反对社会福利的,不是中产,而是上流社会,因为上流社会最害怕社会流动,他们害怕自己的后代无法享受像自己现在这样的地位和财富,社会福利则提供了社会流动的机会,让中产以及贫困家庭,都能免于饥饿、都能上大学,而且还敢做梦以及拥有宝贵的空闲,不会因为贫穷而失去梦想,不会被房贷压得晕头转向,这就是上流社会最害怕的事情,那就是中产以及贫困家庭有了梦想,是社会福利支撑起中产以及穷人的梦想。

台湾政府为什么废除联考?为什么社会福利被污名而不实施?为什么房价高不可攀(的背后逻辑)?…这些都不过是处心积虑的心计而已。我们听到的那些被财团所控制的媒体,所说的义正词严、冠冕堂皇,不过都是似是而非、掩人耳目的说词罢了。你要相信,那只不过证明自己的愚蠢罢了,我还能说什么!

【文教热话题】

▪ 整理包/113年国中教育会考 5科完整试题与解答 ▪ 113会考自然/考生:中间偏容易 能源政策趋势入题 ▪ 113会考数学/大量图形考题!非选出现「魔王题」 考生卡30分钟 ▪ 113会考国文/最后一题文言文看不懂! 考生出试场哀号 ▪ 113会考写作/非典型!见新闻和广告标题入题 考生吓一跳 ▪ 【专题】数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边玩边学的网路世界